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2部分

從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二十五日開始,在京王公大臣以及外省各大臣呈進萬壽貢物,拉開了慈禧太后六旬慶典的序幕。從十月初一起,內外臣工“穿蟒袍補褂一月”,隆重的祝壽活動正式開始了。自此,宮裡****有隆重的慶祝活動,直到十月十七日六旬慶典才告結束。

十月初十日,是慈禧太后慶典的高潮。這天,寧壽門外至皇極門外設慈禧太后皇太后儀駕。辰刻,慈禧太后御禮服,由樂壽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出神武門、進北上門,至壽皇殿列聖前拈香行禮。又至承乾宮、毓慶宮、乾清宮東暖閣、天穹寶殿、欽安殿、鬥壇等處拈香行禮畢,還樂壽堂。巳初,慈禧太后由樂壽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出養性門,升皇極殿寶座。禮部堂官引同治皇帝於寧壽門中門入,詣慈禧太后前跪進表文,宮殿監侍一員跪接表文,安於寶座東旁黃案上。同治皇帝步行至寧壽門檻外拜褥上立,率諸王大臣等行三跪九叩禮。禮畢,還宮。隨後,接受皇后、慧妃、瑜妃、各公主、福晉等參拜。禮畢,慈禧太后還樂壽堂,升寶座,同治皇帝詣慈禧太后前跪遞如意畢,皇后率慧妃、瑜妃等詣慈禧太后前跪遞如意畢。慈禧太后由樂壽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至閱是樓院內降輿,同治皇帝率皇后、慧妃、瑜妃跪接、進膳、進果桌、看戲。戲畢,同治皇帝率皇后、慧妃、瑜妃跪送,慈禧太后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還樂壽堂。

如此的規模、如此的歡慶,令親身參與慶典的翁同龢瞠目結舌,在當天的日記中,他懷著不無激動的感恩的心情寫道:“濟濟焉,盛典哉!”

當然,對於這次的萬壽慶典,絕大多數的清流士子們對這當中的巨大花費頗為腹誹。直到後世,很多人還專門詳細考證了這當中的花費,認為靡費過甚。

根據史家言之鑿鑿的考證,當時慈禧太后的萬壽慶典當中的花費,主要有三項:

一、備辦太后專用器物、修繕等情形:

龍袍、龍褂、氅衣、襯衣,各色蟒緞、絲綢等面料。共耗資二十三萬二千餘兩銀子。

加徽號所用玉冊、玉寶、冊文、寶文,金箱、金印等,合銀三十八萬六千兩。

金輦一乘,耗銀七萬六千九百一十三兩。

各式暖轎、亮轎、漆車燈,共耗銀七萬八千九百餘兩。

綵綢工費、津貼等用銀十四萬四千一百五十兩,綵綢用銀八十六萬六千六百一十兩。

皇城根車站至“天地一家春”小鐵路修繕工程(即採石場、木廠通往工地的工程小鐵路,“天地一家春”完工後,改成了宮內到圓明園的客運鐵路),鐵路花費三萬二千兩,機車、車廂、花車花費九萬一千兩。

紫禁城等處燈只需銀二十萬兩。

重修“天地一家春”,耗銀一百餘萬兩。是為開支當中最大的一項。

二、修葺街面、點設景物情形:

慶典期間,凡慈禧太后由頤和園進宮所經過的道路兩旁,街道鋪面要修葺一新,並分段搭建龍棚、龍樓、經棚、戲臺、牌樓、亭座及點設其他景物。

龍棚、龍樓、經棚,每段用黃緞龍旗一面,祝嘏牌一對,上書“某處某官恭祝萬壽無疆”字樣。每段安設鮮花數盆,派官員、茶役、士兵三十八人照料,僧眾、樂師二十九人。共六十四段,每段需銀四萬兩,共需銀二百四十萬兩。

三、筵宴、演戲、儀仗情形:

慶典期內,照例要賜群臣宴,單筵宴一項,耗銀二十三萬兩;樂師等所用各項約用七萬兩。唱戲所用各項耗銀五十二萬餘兩。

慶典期間,慈禧太后乘“金輦”自“天地一家春”還宮,或從宮中前往中南海、頤和園、天地一家春及舉行儀式、筵宴時,需大量請輦校尉、太監及浩浩蕩蕩的儀仗隊。請輦校尉達七百九十八名,蘇拉一千六百二十八名,執役校尉一千三百六十二名。上述人等衣飾等項耗銀約十五萬兩,黃金三百六十四兩。置辦賞賜物品等約三十多萬兩。

而如此鉅額的花費,據記載並未從國庫當中調撥,因而其來源問題,後世的史學界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

一部分人認為,籌辦這次“萬壽慶典”所需經費,一部分應該是由“部庫提撥”,也就是還是出自於戶部,也就是國庫,只不過換了名目。從部庫提撥之款,來源可能有兩項,一為從“邊防經費”中提用一百萬兩,再為“鐵路經費”中“騰挪”二百萬兩。另一部分應該是由“京外統籌”,所謂的京外統籌,也就是京內外臣工攤派的報效銀兩,達二百餘萬兩。以上只是有據可查的現銀,其他帳外的巧取豪奪,無法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