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一支一定數量的軍隊。這些年,邊郡軍隊的戰鬥力一直
積弱,且在與匈奴對戰時處在下風。大漢天下初定,先帝不得已,以長公主和親匈奴,匈奴這才減少了侵擾漢邊境的次數。此後,又有楚國公主和親事,維護了幾年清淨。——但
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法子。”
他的聲音忽然高亢起來,“總不能我大漢每隔幾年,就送一個公主去匈奴吧?”
從長安到龍城的路上,一路是和親公主的血與淚。將嬌弱美麗的宗室女子送往野蠻而落後的匈奴,是這位和親的公主慘痛人生,何嘗又不是整個大漢的恥辱?
他被張偕的熱血所感染,袖中掩起的握拳上現出青筋。
他閉了閉眼,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
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
先帝決意和親的那一陣子,平靜而豁達;而他繼承皇位之後,為匈奴所逼,再度和親的時候,只覺得平生大恨,莫過於此。但凡大漢血性男兒,此後當秣兵厲馬,踏平匈奴
方能血平此恨。
只是,後來,做了這些年的皇帝,對大漢一應軍政國情通透洞然,知道了民生多艱,一戰難求,歲月磨礪了自己沉穩下來,回望從前,發現自己成為了父皇當年的樣子,有
些無奈,又有些滿足。
做皇帝,就是這樣子吧。
劉盈沉吟,忽然問張偕,“阿嫣怎麼說?”
張偕便呆了一呆,硬生生的將家國天下的豪情轉折成了兒女情長的沉湎,“張皇后實是睿才。當初,她在雁門養病的時候,正逢我對邊軍積弱愁眉不展。有一次和我說話,
聽了我的心中憂慮,想了半日之後,便跟我提出了募軍。”
劉盈的面容用手輕敲案面,面容也變的嚴肅了起來。
大漢如今實行的徵兵制,男子到了二十歲達到“傅”齡,在本郡先做一年“車騎材官卒”郡國兵,獲得必要的軍事技能,便成為國家預備兵。日後根據需要,或者徵發
“戍卒”,在類似雲中這樣的邊塞當一年邊塞兵;或者當一年“衛卒”,上京服役。結束之後,每年還需要家鄉服一個月“更卒”勞役。
徵兵制曾經在大漢初年很好的完成了它的作用,成為劉邦對峙西楚霸王項羽並最後取勝的堅實基礎。只是,在大漢建立十多年後,它的弊端也漸漸顯露出來:徵兵而來的邊
塞軍來自全國各地,良莠不齊,短短一年的軍事訓練顯然並不能夠將一群農夫變成一個強戰鬥力的軍隊,與馬上長大的匈奴人相對,極為弱勢。
而張嫣提出的所謂募軍,卻是從徵兵的窠臼中跳出來,另選募年輕強健的百姓,重新成立一支軍隊。
不同於只服役一年的徵兵,這支軍隊是長期專職軍隊。將得到更多專業的軍事訓練,從根本上提升戰鬥力,從而將大漢從對抗匈奴的疲態中出解救出來。長此以往,更是有
一定的可能能開啟一個新局面。
他做了七年的皇帝,對大漢一應連政制度都極其瞭解長短之處,自然聽得出募兵制的好處,不由問道:“這真是阿嫣的主意?”
“自然”張偕頷首。“此制銳意大膽,單憑這個軍制,皇后娘娘的確無愧於敏慧二字。”
募軍本身,並不是一個複雜工巧的概念。但是,在張嫣提出之前,沒有一個人在朝堂上提出,缺乏的,究竟是洞悉的智慧,還是打破舊制陳規的勇氣?
“這募軍一事,若能真正實行,的確是莫大的好處。”劉盈將事情前後想了一遍,“只是,變徵兵為募兵,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其中章程,需要從長計議。”
“陛下說的是。”張偕笑著遞上一份奏摺,“自月前皇后娘娘提出募兵制之後,這些日子,我仔細思慮,擬了一份奏摺,已經送去了長安,這一份是副本。”
劉盈接過奏摺開啟,正要觀看,管升勿勿進來,在劉盈耳邊稟道,“主子,許歡剛剛傳來訊息,夫人出門了。”
張嫣剛出了沙南城東門不久,便聽見身後傳來一陣中踏踏馬蹄聲,柳眉微微顰起,回頭相望,果見是劉盈帶了身邊待從跟在身後。
“大娘子,”小刀不悅抱怨道,“這群人怎麼又跟著我們,我去把他們趕開去吧。”
“怎麼趕?”張嫣唇角噙起一抹冷笑,“大路朝天各走半邊,到時候人家說,這條路又不是咱們家開的,他們自想出城,難道不行麼?你能說什麼?——咱們還是自走自的
吧。”
她答應了為趙覃制一品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