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道:〃這麼說,強巴少爺親眼見過遷徙狼。跟我們說說,你見到的遷徙狼是什麼樣的?〃
卓木強巴道:〃就算我沒親眼見過,我起碼也該聽說過,你們和我在一起這麼久,該不會忘記了我是動物學犬科專業的吧。要說遷徙狼,裡面涉及面太廣,得先和你們說說狼的基本知識,這樣就好理解了。〃 卓木強巴娓娓道來,讓同行的人對狼群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
狼群通常採用家族式群居,數量從三五頭到十幾頭不等,最常見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一對夫妻帶幾個子女,另一種情況是兄弟姐妹幾人,和大家的孩子一起。有時候狼對愛情顯得很忠貞,一夫一妻維持終身,通常情況下,夫妻子女型的家族,那對夫妻會成為家族首領;兄弟姐妹型的,雌雄不論,誰的經驗豐富,誰的捕獵技巧最好,大家就聽誰的……
狼的等級制度十分森嚴,在進餐的時候尤為明顯,頭狼最先享用食物,等它們吃完,其餘的狼才敢靠近食物;就算一同進餐,也要分清頭、身體、腿,不同等級的狼吃不同部位的肉,只有那些懷著幼崽的母狼有時會有優待,不過很少。通常狼在初冬發情,寒冷地區的狼則在四月,懷胎四五月,產崽六七隻,多的也有一次產崽十幾只的,只有頭狼夫妻享有隨時交配的權利,其餘的狼則需要請示頭狼,經過批准才可以交配。那些兄弟姐妹型的家族狼,往往大家的狼崽都集中餵養,每頭母狼都有做母親的機會……
狼的領地大多是世襲的,建立在生物群落豐富的平原或是遷徙動物必經的交通要道上,一群七匹狼組成的團體,通常需要一塊直徑五十公里以上的領地才能維持生計,稍微大一些的狼群領地直徑,甚至超過一百公里。狼群除了捕獵和休息,往往在自己領地邊緣巡邏,就像小狗一樣,選擇一些標誌性大樹或石塊撒下排洩物,那些石塊和大樹就成了領地與領地之間的界碑,不同家族的狼群一般不會越界。狼群的領地往往不會直接相連,領地與領地之間有緩衝地帶,當獵物進入那些公共區時,往往會引來兩個不同家族的狼群爭鬥……
狼是學習型生物,和記憶遺傳型不同,需要母狼教會小狼如何捕獵。捕獵的時候,由頭狼鎖定目標,其餘的狼都有各自的線路和位置,從各個方向圍追堵截獵物,通常這種默契,經過幾次實戰演練就能配合嫻熟,許多家族狼都是從小就一起配合捕獵的,其默契程度非同一般。當獵物數量眾多時,狼群就驅趕獵物,造成獵物群的混亂,跑幾圈下來,它們會將目標鎖定在跑得最慢、有疾病殘缺的獵物,或是失去成年獵物保護的幼崽,然後緩慢合圍,集中優勢力量對付單一個體,這就是後來演變成經典戰例的狼群戰術。當獵物落單時,特別是那些大型獵物,或是年老獨自離開族群的獵物,狼群反而不急,它們會遠遠地跟在獵物身後,追尋獵物留下的足跡,看獵物是否有殘疾;嗅獵物的糞便,看獵物是否消化不良;觀察獵物啃噬過的青草和樹葉,看它們的牙口是否還好……
狼群的狩獵成功率很高,它們是最講究效率的團隊,能不費力的時候它們不會窮追猛打,能避開危險的時候也絕不貿然突進,如果它們發現一頭垂死的獵物,而那種獵物又能對它們構成威脅的話,它們就會一直跟在後面。十幾頭狼,圍成一個弧形,距離獵物十米左右,如果獵物反擊,它們就退散開來;等獵物繼續向前,它們又圍上來,保持隊形,只要不是飢餓到極點的狼,它們都很有耐心。它們會一直等待,等到那些大型獵物老死、病死,或是被活活嚇死……
談到自己的專業,卓木強巴信手拈來,已經儘量精簡內容,還是讓岳陽張立他們聽得入神,都說如果當年老師講課能講這麼精彩,他們也不會成績低下了。說完狼的基本習性,卓木強巴才告訴他們遷徙狼的事情。遷徙狼是由於物資匱乏,才不得不離開世襲領地,只有在出現大面積饑荒時才會形成遷徙群落。它們是由某個狼集團率先發起,沿途走過的地方往往會有新的狼群加入,因為在饑荒年代,不加入別的狼群,唯一的下場就是被別的狼吃掉。它們仍然以家族為最基本的作戰單位,在整個遷徙部落中,狼群自發排列出金字塔式的等級制度,最下層的是最後加入的狼群,也就是遷徙部落所處地域的本地狼。在遷徙過程中,不戰而降的狼群幾乎不存在,所以那些本地狼是以俘虜或奴隸的角色出現在遷徙群落中,它們往往走在整個遷徙群落的前面,一是帶路,二是抵禦別的部落或大型猛獸的襲擊,但是如果前方有獵物出現,它們又得停下,讓身後的狼前去獵食,就算捕到食物它們也不能自己享用。在金字塔中部是那些早一些加入遷徙部落的狼群,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