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透過落地窗灑進房間,給空氣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黃。董念和陶燃早早地起床,整理好衣裝,帶著他們的教育改革方案,驅車前往學校。
校長林先生的辦公室裡瀰漫著淡淡的茶香,他翻閱著手中的檔案,眉頭微微皺起。董念和陶燃的再次到來並沒有讓他感到意外,但這一次,他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堅定和自信。
“林校長,我們這次來是想向您彙報一下我們最近的工作進展。”董念語氣沉穩,將一份精心裝訂的方案遞到林校長面前,“這是我們根據家族企業的實際情況,以及國內外成功案例,制定的一份詳細的教育改革方案。”
林校長接過方案,仔細地翻閱著,他時而點頭,時而沉思,銳利的目光彷彿要看穿紙背的每一個細節。陶燃在一旁補充說明,他條理清晰地分析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潛在的風險,以及他們為應對這些風險所做的準備。
聽著他們的闡述,林校長的表情逐漸變得柔和,他放下手中的方案,語氣中帶著一絲欣慰:“看得出來,你們這次是做了充分的準備。”他頓了頓,目光落在兩人身上,“我可以再給你們一次機會,但你們要明白,這不僅僅是你們家族內部的事情,更關係到學校的未來發展,家長們的意見也至關重要。”
得到校長的認可,董念和陶燃心中燃起了一絲希望。他們馬不停蹄地聯絡了教育專家陳教授,陳教授一直關注著他們的行動,對他們的決心和努力表示讚賞,他欣然答應幫助他們完善方案中的一些理論部分。
“我相信,你們的努力一定會得到回報的。”陳教授鼓勵道,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力量,讓董念和陶燃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然而,就在他們為取得的進展感到欣喜時,一通電話打破了這份平靜……
電話那頭是董念一位關係要好的同學家長,她語氣焦急,語速飛快:“念念,不好了,王女士又在家長群裡說你們壞話呢!說你們改革就是為了把學校變成你們家的搖錢樹,還說你們……”
董念握著手機的手指微微收緊,深吸一口氣,努力保持著冷靜,“阿姨,您別急,我和陶燃會處理好的。”
結束通話電話,董念把事情告訴了陶燃,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熊熊燃燒的怒火。他們知道,逃避不是辦法,只有正面應對,才能擊碎謠言,贏得家長的信任。
於是,他們決定在週末舉辦一場家長座談會,公開透明地向所有家長解釋改革的初衷、目的和具體措施。訊息一經發出,就在家長群裡炸開了鍋,各種聲音此起彼伏。
週六下午,學校禮堂裡座無虛席,氣氛卻異常凝重。董念和陶燃早早來到會場,除錯裝置,整理資料,做著最後的準備。他們心中忐忑,卻又充滿了期待,期待著用真誠和行動換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援。
座談會開始,董念和陶燃輪流上臺發言,他們用簡潔易懂的語言,結合實際案例,詳細闡述了改革方案的各個方面,並誠懇地回答了家長們提出的各種問題。
然而,有些家長似乎並不關心改革的具體內容,他們一上來就丟擲尖銳的問題:“改革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筆錢從哪裡來?會不會增加我們的負擔?”“改革後,教學質量能否得到保障?師資力量跟得上嗎?”
面對質疑,董念和陶燃沉著應對,他們耐心地解釋道:“改革的資金將由家族企業全額承擔,不會增加家長們的任何經濟負擔。”“我們將會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裝置,並邀請國內外知名教育專家來校指導,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然而,禮堂裡的氣氛依然劍拔弩張,一些家長被王女士煽動,情緒激動地指責董念和陶燃,說他們“好心辦壞事”,“拿孩子們的未來做實驗”。
面對此情此景,董念和陶燃的心情無比沉重,他們知道,這場仗,並不好打……
座談會持續了近三個小時,結束時,禮堂裡的氣氛依舊凝重,像一塊巨大的石頭壓在董念和陶燃的心頭。不少家長在王女士的鼓動下,對改革方案依然持懷疑態度,甚至有人放言要聯合起來抵制改革。
然而,在一片反對聲中,也出現了幾道微弱卻堅定的支援聲音。一位戴著眼鏡的父親站起來,語氣誠懇地說:“我雖然對改革還有一些疑慮,但我相信董小姐和陶先生是真心為了孩子們好,他們今天也解答了我的一些疑問,我願意再認真考慮一下。”
另一位母親也附和道:“是啊,與其一味地反對,不如多瞭解一下,看看改革到底能不能給孩子們帶來真正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