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大軍全都弄成了正規軍,那些兵丁不用去屯田,結果袁術為了養活這二十萬大軍,拼命地搜刮廬江、九江一帶的民脂民膏,那裡的稅負是其他勢力的三四倍,結果很多民眾都被迫逃亡江東。
袁術志大疏,又不善於處理關係,除了總是跟他兄長袁紹鬧不和之外,還跟江東孫策、徐州陶謙搞摩擦,再加上呂布對袁術越來越看不順眼,袁術可謂是四面環敵。
但在某些居心叵測的世家攛掇下,袁術和袁紹兩個一直不和的兄弟暫時握手言和,共同對付那個對汝南袁家頗多非議的呂布。
袁術又從廬江郡、九江郡強徵兵丁四萬,自己留六萬人馬在壽春防守,又派四萬人馬在長江沿線防守孫策入侵,其餘十四萬人馬全都交給紀靈、張勳兩位大將統領。
紀靈、張勳都是跟隨袁術日久的大將,不能相容,袁術便讓紀靈、張勳各領七萬人馬,分作兩路,一路攻取汝南郡,一路沿著潁水北上,一路沿汝水西進,以誰攻取的城池多,以誰為日後的大將軍。
紀靈、張勳都知道袁術早有稱帝之心,他們見袁術四世三公名門貴胄又有二十多萬大軍,以為天下早晚都是袁公路的,所以他們都被袁術丟給他們的畫餅所刺激,一路突飛猛進,接連拿下汝南五六個縣城。
魏延、黃蓋遵奉呂布的教導,決定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豫州參軍闞澤又獻策,以為紀靈有勇無謀而張勳老成持重,當以先消滅紀靈再圖張勳,順便把何儀、何曼兄弟除掉。
魏延來豫州將近三年,這三年來把汝南一帶的黃巾都訓練成了不亞於于禁青州兵的精兵,原先的黃巾頭領周倉、廖化、裴元紹、劉闢、龔都、黃劭盡皆懾服,唯有何儀、何曼兄弟一直擁兵自重,聽調不聽宣,胡亂行事,魏延一直想除掉他們卻一直找不到機會,現在機會終於出現了。
魏延接受闞澤的建議,讓裴元紹領六千縣兵大張旗鼓,打著魏延的旗號,裝作魏延的主力人馬,跟張勳大軍隔著潁水對峙。
裴元紹先派了一些斥候去勘察張勳的糧草運輸隊伍,故意讓張勳發現。
張勳以為魏延會派人劫糧,便提高了警覺。
此時魏延便讓何儀何曼兄弟領本部兩萬人馬去劫張勳那一路的糧草:“你們這次劫來的糧草都歸於你們兄弟二人的,只求你們能牽制張勳人馬!”
何儀何曼兄弟並不知道張勳的厲害,又利令智昏,根本沒有多想,就從山上繞路去劫張勳的糧草。
張勳警覺,一邊派副將李豐領一萬人馬打著自己的旗號,扮作主力人馬,跟前方的疑似魏延主力的裴元紹對峙,張勳和副將梁剛一起領六萬人馬設下埋伏,等著何儀何曼兄弟。
而另外一邊,魏延集中豫州兵團其他人馬共四萬精銳,來對付紀靈。
魏延派周倉領四千人馬去迎戰紀靈,紀靈瞧不起草莽出身的周倉,便派副將荀正出陣。
周倉陣十幾個回合便陣斬荀正。說也奇怪,歷史上是關羽一回合陣斬荀正,歷史改變了以後,竟然是周倉陣斬荀正,看來荀正這廝的命總是要跟關羽有些瓜葛行。
紀靈勃然大怒,揮動手中五十斤的兩刃三尖刀,殺向周倉。
周倉跟紀靈交戰十多回合,便嚷著不敵,撥馬就逃,他帶領的四千人馬也慌忙逃竄。
紀靈著急為荀正報仇,便拍馬緊追,一直追到周倉的營寨。
周倉無力抵抗,只得燒燬自軍營寨,繼續領兵亡命奔逃。
紀靈又得到訊息,知道魏延大軍正在潁水跟張勳大軍對峙,紀靈由此判斷,他面前的豫州兵團只有周倉這支人馬,兵微將寡,無力跟自己對抗,便放下所有疑心,持續追擊。
周倉手下這四千個士卒多是汝南黃巾整編的,他們常年生活在伏牛山區裡,翻山越嶺如履平地,這番誘敵深入,做得甚是逼真,一直將紀靈引入到山林窄路之中。
與此同時,劉闢、龔都已經領六千人馬繞到紀靈的後方,焚燒了紀靈的輜重。
紀靈看到後方的火光,大驚,正準備撥馬撤退,兩側山林火起,火勢一發不可收拾,紀靈這七萬人馬一片大亂,魏延、黃蓋從兩側各領一萬精兵圍攻,紀靈領著殘兵狼狽逃竄。
魏延、黃蓋挾尾廝殺,一直將紀靈趕出汝南郡,方罷手,紀靈的七萬人馬只帶回去了一萬四千多人馬,被火燒死被殺死的有二萬多人,有三萬多都投降了魏延、黃蓋的豫州兵團。
之前關於張勳的軍事情報都是闞澤派人傳告何儀何曼兄弟的,刻意地讓他們那兩萬人馬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