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正在廳內議事的時候,廳外忽有軍卒來報,說是前往遼東的軍校回來了。
竟然這麼快!李賢頗為驚訝,“快快有請”。
“神策軍麾下前軍校尉王昌見過都尉”
“嗯,免禮,徐盛他人呢?”
“徐將軍走的是海路,他讓我護送國淵先生先行一步”
“國淵?你們真的把他尋來了?”李賢大喜過望。
李賢一直想在治下推行屯田的政策,只是缺乏實施人。
後世裡,國淵就是曹‘操’麾下屯田養兵的主要負責人。
真要是由國淵主持屯田工作,李賢便可以高枕無憂。
王昌咧嘴笑道:“是的,非但請來了國淵,便是管寧也一併請了過來”。
“喔?這其中可有典故?”李賢知道“割袍斷義”取的就是管寧的故事,這是一個能力不下於國淵的人才。
對於國淵,李賢原本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沒曾想到摟草打兔子,竟然還有一箭雙鵰的意外驚喜。
王昌護送管寧、國淵成功穿過了袁紹治下的河北諸郡,心中頗有些自得,此番聽到李賢聞訊遼東事宜,他當即笑道:“船隻尚未靠岸的時候,公孫瓚指使海寇圍攻船隊,沒曾想被文向將軍打了個落‘花’流水,意識到我軍實力強勁之後,公孫瓚便刻意‘交’好,恰巧,鄭玄先生正在公孫瓚治下,聽說都尉要尋國淵,他便派我等將國淵、管寧護送到北海”。
看來公孫瓚為了糧秣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呀,連鄭玄說得罪也就得罪了。
眾所周知,公孫瓚與劉備同樣出自大儒盧植‘門’下,而盧植與鄭玄又是同‘門’師兄弟。
有這樣的關係在,公孫瓚還是將國淵、管寧送到了北海國。
倘若國淵二人同意也就罷了,若是二人不同意,那公孫瓚便又做了回惡人。
“嗯,兩位先生現在何處?”
“正在廳外候著”
“快快有請!”
大儒鄭玄‘門’下子弟,名頭與徐庶相比不分伯仲。
徐庶師從水鏡先生,而鄭玄也不是碌碌無名之輩。
李賢如今位居高位,可以說是北海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眾人聽說國淵是李賢特意向公孫瓚討要的人物,還留下只他一人便值萬石糧秣的評語。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才值得李賢如此追捧?
沒過多久,一名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材中等的男子與另外一名身材高大長鬚飄飄的男子聯袂而至。
李賢站起身子,溫聲說道:“子尼先生、幼安先生遠道而來,未能有失遠迎,還請莫怪”。
國淵與管寧對視一眼,他們都沒想到李賢竟然如此客氣。
管寧是北海朱虛人,他在途中便聽軍卒說了李賢的事蹟,那時候還以為道聽途說,不足為信。
可現在,剛一見到李賢,他這種謙恭待人,禮賢下士的態度便引起了管寧的好感。
“都尉客氣了,沿途間,我見到不少流民正在往劇縣而來,不知都尉打算如何處置?”說話的是國淵,畢竟,李賢點名要見的人是他。
管寧是個謙謙君子,自然不會越俎代庖,強出風頭。
好在這問題適才李賢已經與眾人商議過了,當下,他便開口說道:“為了支援遼東,庫房中糧秣無多,我便想從青州百姓手中暫借些糧秣,等待來年,一併奉還”。
流民對於地方來說宛若豺狼虎豹,一旦安置不妥,他們極有可能反噬一口。
這樣反面的例子比比皆是。
為了以絕後患,多數郡縣嚴禁流民入境。
北海國之前究竟了數萬青州流民,在國淵想來,這一次怕是沒有餘力照應了。
提出這個流民的問題,原本國淵就存了考校的意思,沒想到李賢竟然答人如此出人意料。
庫房的糧秣不多了,非但不去向郡府討要,竟然想出從百姓手中暫借的主意。
能夠出這主意,那便說明李賢在鄉民中擁有極高的威望,若不然,老百姓哪裡會買賬?
“都尉愛民如此,流民之幸”
“若是子尼先生有暇,不如替我負責流民之事,如何?”
國淵沒想到甫一見面就有任用。
看得出,李賢對國淵是真的重視。
古人講究士為知己者死,李賢對國淵的評價早已經傳到了遼東
一個國淵便可價值萬石糧秣,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