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1部分

曾國藩未必沒有——就是:擁兵自重。

並不是說曾國藩真有什麼“不臣之心”,更不是說他有造反的打算,而是在這個時代,任何強大的政治勢力,都必須以相當的軍事實力作為後盾,曾國藩作為“湘系”的領袖,為維護“湘系”的整體利益,他必須保證“湘系”手中掌握足夠的軍事力量——這個軍事力量,必須聽命於“湘系”,半獨立甚至獨立於朝廷。

這樣,朝廷在謀劃“削藩”的時候,就不能不有所顧忌,“湘系”利益受到的損害,就可以侷限在一個可以容忍的範疇內。

可是,關卓凡卻不能夠容忍,中國大地上,還留有一支他指揮不動的武裝力量。

如果這支軍隊力量有限,躲在哪個偏僻的犄角旮旯,關起門來自個兒過日子,無足輕重,也還罷了,可實際情形卻剛剛好相反!

長江水道是中國東西方向的最重要的大動脈,而長江流域,又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長江水師控扼整條長江水道,真正叫“坐斷東南”,關卓凡的感覺,就像被人掐住了脖子一般難受。

真是嬸可忍叔不可忍呀!

曾國藩選擇放棄陸師,保留甚至加強水師,第一,自然是因為戰爭結束,沒有足夠的保留陸師的理由,而水師,卻是“填補了國家防務的空白”——原先的長江上,並沒有建制統一、指揮體系貫通的部隊——有足夠的不予裁撤的理由;第二,就是如上文所言,控制長江水道具有極其重大的戰略意義了。

原時空,朝廷幾次打算裁撤長江水師,但每次“湘系”都極力反對,朝廷竟是一直拿這支水師無可如何。其餘部隊,走馬燈似地換來換去,唯有這支長江水師,從來沒動過窩,終於持續到清朝滅亡,算是“相始終”了。

本時空,長江水師組建短短兩年之後,就在關卓凡手上“化整為零”了。其人員雖然暫時得以保留,但建制徹底打散,彼此不相統屬,而且,頂頭上司換了人,再不是自己人管自己人了,獨立王國煙消雲散,實際上,已基本等同“裁撤”。

最妙的是,還不必關卓凡親自動手——彭玉麟“巡閱長江水師”之後,就會上奏,除參掉黃翼升和一大批不法將弁外,另上呈長江水師“改制”之章程,請求御準。

自然是“照準”的。

長江水師“改制”之後,全中國範圍內,軒軍和改編的綠營之外,建制部隊中,數量、戰力都可觀者,只剩下西北的左宗棠部了。但是,和左宗棠平洪楊時的“楚軍”一樣,西北靖定後,這支部隊就要裁撤,不在朝廷的“經制”部隊之列了。

軒軍,是我的手創;綠營,經改編而由我控制。

天下,漸入我之轂矣。

*(未完待續。)

第一一八章 美麗的合夥人

一乘精緻的翠幄青?小轎,從東角門抬進了清雅苑,沒有引起多少注意——就算有人留意到了,也只會以為是過府拜訪側福晉的什麼官宦人家的內眷。

轎子走了約摸一箭之地,停了下來,隨侍的僕婦上前,打起轎簾。

一個少婦垂首移步,款款下轎。

這是一個身材嬌小的女子,面容秀美,神態溫柔,年紀嘛——呃,說不大好。

她的身上,穿著大紅皺綢的“間著”,外罩杏黃綸緞的“打褂”,柔軟光滑的衣料上,金絲織綴的楓葉圖案光澤流動。

咦,這是日本的“吳服”啊——這位女子,難道是東瀛人?

“吳服”,即和服。日本的和服源於中國的吳地,江戶之前,一直被稱為“吳服”。此時,已經有了“和服”的叫法,不過不是正式的,“吳服”正式變成“和服”,是明治中期的事情——可是,本時空再沒有“明治”這樣東東了,“吳服”到底會不會變成“和服”,呃,誰曉得呢?

再看女子的髮飾,果然,留著當時日本上層武家女子最流行的“片桐髻”。

一個梳著條油黑髮亮的大辮子的侍女迎了上來,微微一福,含笑說道:“夫人到了,這邊請吧。”

女子一瞥之間,便已判定了小蕊的身份:雖然是侍女的打扮,但度其形容舉止,絕非普通的僕人,於是臉上生出極自然、極親切的笑容,躬身還禮:“有勞姑娘了。”

“不敢當,夫人請。”

小蕊在前邊領路,女子跟在後邊,迤邐而行。

有點不對勁兒啊——小蕊?小蕊不是在北京的軒郡王府嗎?怎麼出現在上海的清雅苑了?

到了書房,小蕊輕輕叩門,裡面傳出了清朗雄厚的男聲:“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