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談》是兩國民間人在尊重對方立場基礎上進行的對話,希望兩國各界人士有機會認真閱讀。
2007年4月,訪問日本的###總理在國會演說中主張“中日兩國友好交往,歷時之久、規模之大、影響之深,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是罕見的。這是我們共同擁有的歷史傳統和文明財富,值得倍加珍惜、代代相傳、發揚光大。”我對此深受感動,並將銘刻心中。
中日關係正面臨著非常重要的時期。為了加強我們這一代人的友好來往,迫切需要兩國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在這個意義上,我很關注,也很期待加藤與山奇的《七日談》能夠成為兩國人士攜手寫出的交往史中美好的一頁。
——日本國際交流中心高階研究員 日本國前駐俄國大使
渡邊幸治
中日關係的改善,取決於兩國人民是否能夠真正敞開心扉,進行“心對心”的交流。本書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這麼一種交流。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朱鋒
作為把“國際交流”當做人生的意義和生活的價值,從40年前創立民間組織,至今一直堅持超越國界的對話與合作的民間人,能夠看到我的好朋友加藤與中國音樂人山奇共同出版中日民間交流的對話集《七日談》,我感到由衷的高興。
隨著時代的變化、“國際交流”的日益深化,促進相互理解,建立深厚的友誼很重要。與此同時,在相互依存不斷深化的今天,透過交流實現自我變革,努力把自己居住的社會融入國際社會更是不可或缺的。而只有站在非營利、非政府立場的民間人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類似的交流。
在這個意義上,我相信,作為某種“催化作用”,加藤與山奇勇敢的行為將進一步推廣真正意義的國際交流。
——日本國際交流中心 理事長 山本 正
今天,中日相互理解到底需要什麼?我想,在兩國之間廣泛建立更多的“你”和“我”這樣個人的、朋友的關係,是理解的關鍵。
“你”和“我”之間,雖然外表相似,但人生觀、倫理觀、價值觀以及感性等方面卻存在很大差異。我們需要“自覺”地認識到這一點,這“自覺”才是雙方相互理解的關鍵所在。
此外,在交流方式與渠道日益多樣化的今天,我們不應該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放在政治與經濟這個狹隘的框架裡,我們的框架可以更加多元。
中日文化交流將有巨大的可能性和美好的未來。我相信,你從《七日談》中能夠讀到這一點。
——朝日新聞中國總局前局長 資深媒體人 加藤千洋
我們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日本留學生加藤要我為他的一本書寫幾句話,我欣然同意了。戰後幾十年來中日關係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正是一代又一代像加藤這樣的兩國年輕人透過各種形式的交流,才讓人們在困難時看到希望,在前進時看到方向。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 教授 袁明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朋友們的贈言(2)
強烈的好奇感,使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紛紛擾擾半個多世紀的中日話題,是如何在當下兩國年輕人身上體現的?《七日談》巧妙地以二人對話的形式,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兩種思維:沒有對錯,沒有優劣。有的是帶給讀者的不同視角與思考!著名的音樂人山奇,用寫作的形式完成對人的思考。既讓我驚訝,又讓我覺得這是才華橫溢的他,身上發生的又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導演 楊陽
今天,全球化浪潮日益深化,國與國之間的“牆壁”逐漸降低,人、物、資訊、資金等各種要素都超越國境不斷來往。此時此刻,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具有不同文化的國家或人民之間交流的重要性。而如何構建中日關係對於亞洲未來的和平極為重要,只有透過兩國人民不斷展開多層次的積極溝通才能實現。在這個意義上,我由衷地希望今後中日兩國人民能夠像山奇與加藤那樣,在尊重對方立場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交流。因為,坦率真誠的交流才是中日兩國、甚至亞洲人民實現相互理解的推動力量。
——亞洲和平貢獻中心理事長 早稻田大學前校長 西原春夫
加藤嘉一,一個普普通通的日本留學生,但他給人留下的印象絕不普通。眼睛裡總是閃爍著智慧的目光,身上總是帶著一種求知的激情,嘴裡講著一口地道的、富有思想哲理的、令人折服的中國話。無論是他策劃、組織的大學生東亞論壇,還是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