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所依據的禮法與政令,皆依據世俗的倫理而制定,並非某種不證自明的教義,所以它可以隨時修改甚至收回,一切只看世人自身的需要和選擇,因此也具備了強大的文化包容性。
祭祀是一種象徵,國君代表萬民祭奉祖先以及神靈,祈求賜福於天下,但寶座上的那個人不是神。如果真有哪位帝王自稱天神或擁有神靈的意志,絕大多數臣屬只會認為他瘋了,而在世人的評價中,他也不是昏君便是暴君。
絕地天通,奠定了大一統的思想基礎,走向君權取代神權、人治取代巫治……這些都是後話了,暫且不提!
虎娃、侯岡、太乙當然明白這些神話是怎麼回事、顓頊帝的政令有著怎樣深遠的意義,可是也沒法對華崽這個蠱黎部的孩子說清楚,只得相視苦笑。(未完待續。)
026、上古戰場(上)
很顯然,遷到這一帶的各部族,並不願意遵從顓頊帝的新政令。就像巴君插手不了山水城的事情,中華天子同樣也很難管到這麼偏遠的地方來,只要這些部族象徵性地表示臣服,不公然反叛或侵略中原即可。
離開雷神的地盤前行不遠,地勢漸高,前方山巒如障,兩山之間有一道狹長的谷口,宛如天然的門戶。谷中是一條鋪滿碎石的溪流,其河床是進出的道路,很多地方水僅僅沒過腳面,但要注意別踩入河床中偶爾會出現的深潭。對於普通人而言,夜裡是絕不能在這裡趕路的。
這條河谷很長,兩側山深林密、峭崖高聳,的確是咽喉要道。華崽一邊走還一邊向眾人介紹,這條路大部分時間都是可以透過的,在冬季時最好走,因為很多地方都已經露出乾燥的河床。
但在下大雨或山洪暴發時,則絕不可通行,不僅因為渾濁的水流使人看不清河床中的危險,水流最急的時候,哪怕僅僅沒過膝蓋便能讓健牛都站不穩。透過這句話,就知道這一帶的山中有野牛,而且九黎各部也養牛。
跟著孩子涉水而行,速度當然不可能太快,一直走到天黑,前方彎彎曲曲的河谷仍然看不見盡頭。黃昏時,華崽帶著他們爬上了一處較緩的山坡,在一片背靠高崖的平地盡頭找到了一個小型的山洞,洞中還留有生火的痕跡,顯然是他來時的宿營地。
這孩子離開村寨跑得可夠遠的!虎娃自幼生活在蠻荒,當然清楚各部族人平日的活動範圍,而巴原上絕大部分村寨民眾也遵從同樣的規律。
以最快的速度行走,日出時分出發,在白天能走多遠算多遠,以期到達下一個村寨或安全的宿營地。如果沒有附近其他村寨或安全的宿營地,就得在天黑之前趕回去。除非是結隊進行大規模的狩獵。平常人們的活動區域不會超出這個範圍,大多數人甚至一輩子就生活在這樣一片地域中。
隨著農耕文明越來越發達,人們進行大規模野外狩獵的次數便越來越少,只要耕種田地、飼養家畜能夠保障生存,就不必去冒山野中莫測的兇險。就算是有組織的狩獵活動,各部族村寨也有傳統的固定獵場範圍,是被歷代族人探索熟悉的地域。
而這條河谷中顯然很少有什麼獵物出沒,根本不適合做為各村寨傳統的獵場,而且走了一個白天都不見人煙,便說明遠離了附近各村寨族人平常的活動區域。平日的確不太可能有人經過。那麼由此推斷,恐怕只有飛黎部每個月才會專門組織人走出河谷去供奉雷神。
華崽這個孩子,並非是僅因貪玩而走得很遠,因為那不是偶爾跑遠了會到達的地方,他應該就是衝著雷神去的。最早的時候,他說不定就是悄悄跟隨飛黎部的供奉隊伍,才找到了雷神所在的位置,的確很有心機、蓄謀已久。
華崽今天得了這麼多好處,非常興奮與開心。當天晚上就將那隻獐子剝皮洗淨,烤熟了款待虎娃等人,就像一個大人招待遠來的客人。他還大大咧咧地表示,諸位不必太擔心。其實九黎各部的村寨都是非常好客的,只不過因為受到傳說的影響,有些排外。
而他雖然年紀不大,但在村寨中也算是很有些地位、能說得上話的人物了。有他做擔保,虎娃等人必能安然進入村寨。他們沒有惡意,而且已受到雷神大人的認可。村民們也會樂意接待。
嘰咕嘀咕道:“你就吹吧,有牛不吹豬!”
華崽反唇相譏道:“我是不是吹皮,你明天就知道了。”
所謂吹皮,是村寨中宰殺大型牲畜的一個步驟。放血刮毛洗淨後,在四條腿上各插進去一根管子,然後再把入口紮緊。管尖的位置很重要,要準確地插在皮肉之間。然後找四條中氣特別足的大漢往裡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