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的緣故,各種工業品的價格就比較昂貴了。當時的成衣店很少,絕大多數歐洲人的西裝都需要去裁縫鋪訂做,每年做兩件新外套就算是富翁。而那些不太闊綽的中產階級為了有一件能夠撐場面出席宴會和舞會的體面衣服,不得不去舊衣鋪子裡淘富人不要的二手甚至三手貨。因為英國政府徵收很高的印花稅,所以一份合法報刊的價格高達一先令,但是貪便宜的窮人都喜歡看盜版或非法小報,這樣每份報紙就只要一個便士了。由於大英帝國不搞義務教育,所以學校的學費很貴。比如著名的伊頓公學,學費是按星期收的,一週最少一個先令,而且課本和紙筆還要學生自己額外購置。
說完了物價,再說收入。當時倫敦城內一個臨時工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的薪水,大約只有兩三個便士,一週只賺一兩個先令。而簽了合同的正式工人,十二小時工作制下的日薪也不過四到六個便士。總體而言,在簡。奧斯汀小說裡的拿破崙戰爭時代,英國工人階級的平均年收入只有十英鎊左右。一直到一百多年後福爾摩斯生活的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工人的平均年收入也才只有二十五英鎊。而且當時既沒有失業保險也沒有醫療保險,普通勞動人民必須每天工作才能養活自己和家人,一旦生病就可能會面臨全家餓死的結局。
由此可見,班納特一家每年的兩千英鎊收入,論購買力相當於現代中國的兩百萬到四百萬人民幣。而班納特太太給五個女兒留下的五千英鎊嫁妝,則相當於人民幣五百萬到一千萬……真心不算少了。
所以,簡對自己這些人的未來英倫鄉村生活前景,似乎感覺比較樂觀——在簡看來,即使是在最糟糕的情況下,那麼在這座房子和附帶的地產被柯林斯牧師收走,把她們掃地出門之前,她們也可以每年獲得兩千英鎊的田租,此外還有至少五千英鎊預備做嫁妝的積蓄,怎麼算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只要不去胡亂投資,蝕光了本錢,哪怕她們一輩子不工作,光是吃利息也能馬馬虎虎過日子。
(這個時代的英鎊都是金幣,基本一輩子不會貶值,真的有很多人是靠銀行利息過日子。)
就算哪一天覺得寂寞空虛冷,打算結婚成家了,想要找個門當戶對的紳士固然不容易,但只要放低一些標準,從平民百姓裡面勾搭幾個顏值高的英俊小鮮肉,還不是手到擒來?
總之,想想自己手上還有這麼多可以繼承的財產,她們就覺得以後的日子應該不會太糟糕。
然而,簡和伊麗莎白都想得太天真了,事實上,命運的苦難才剛剛開始露出猙獰的獠牙……
無論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理想都是很美好的,而現實則是很殘酷的。
——在班納特夫婦失蹤的第二個月,換了魂兒的班納特五姐妹就驚訝地發現,家裡似乎快要沒錢了!沉屍泰晤士河了……
當然,身為穿越者的伊麗莎白和簡她們,在心中都知道這實際上是怎麼一回事,所以此時的心情是既有一份如釋重負的輕鬆和雀躍,也有一種不知前途何往的迷茫和困惑。
——催人命的無限流主神系統,還有殺人如殺雞的團戰,眼下確實是永遠地跟她們告別了。
但問題是,另一方面,在現代世界繁華都市的便利生活,同樣也是從此跟她們永遠告別了。
從現在開始,她們不得不待在這個陌生的十八世紀英格蘭鄉村,做一個簡奧斯汀筆下的淑女……不知道未來會面對怎麼樣的命運,也不知道未來的自己能夠過上什麼樣的日子,又該為了什麼目的而生活……
對於這個問題,瑪麗、基蒂和莉迪亞三位披著少女皮的老太太,似乎缺乏足夠理性的認識,在回到了朗伯恩的鄉間莊園,隨意編了些瞎話,安撫過惶恐不安的僕人之後,就自顧自上床睡覺休息了。但伊麗莎白卻是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最後抱著枕頭爬到了簡的床上,向她述說自己對未來的擔憂和苦惱。
——作為一家之主的班納特夫婦已經從人間蒸發,自己這些人也都被換了個魂兒,接下來的事件發展,恐怕也未必能夠完全符合《傲慢與偏見》的小說劇情:靈魂年齡七十九歲的“小妹”莉迪亞,固然多半不會再被那個人渣軍官威克漢姆給誘拐;但自己和簡也未必能夠跟原著一樣,釣上年收入一萬英鎊的達西先生與年收入五千英鎊的賓利先生這兩位“國民老公”……更要命的是,由於坑爹的“限嗣繼承權”的關係,班納特家位於朗伯恩的房子和土地,註定要被那位眼下還不知在哪兒的柯林斯牧師收走!
很顯然,即使是她們現在的這種生活也不可能維持很久,接下來的人生旅途該怎麼走,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