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9章 一生要強的媽(38)

春節過去不久,幾個片區的人紛紛搬進了樓房。

羅康他們雖然沒有搬過去住,但是在她的建議下,退了休的邢大爺加入了新社群的居委會,成了一位紅箍大爺。

這時候的社群還比較簡陋,基礎設施並不完善,空地還有很多。

而義務勞動的居委會大爺大媽們,不領工資光幹活,相應的,也就有了一點小小的特權,他們可以向房管段申請,在小區裡的一些空地上加蓋一些小平房,美其名曰“我們居委會要用”。至於用來幹嘛,也沒人細究。而蓋房的錢和人力,房管段那邊就出了。

羅康給邢大爺提建議,可以在空地上蓋幾間小平房,做點小生意。

“為人民服務嘛,反正現在市場已經逐步放開了。人民也得吃喝拉撒,咱們就本著為群眾服務的精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看看能幹點啥。”

邢大爺和另外幾個老頭老太太一拍腦門,就去找房管段了。不蓋白不蓋,蓋了沒準兒就不白蓋呢。

於是,沿街一排小平房拔地而起。參與進來的大爺大媽人手一間。

在羅康的建議下,邢大媽開了間主食廚房,就賣饅頭、烙餅、燒餅,沒什麼技術含量,但是生意很好。

沒多久,她又從另外一位居委會大媽那裡租用了分給她的那間小房,開了個小賣部,生意也很火爆。

邢大爺和邢大媽成了第一批富起來的人。

她的兒子羅元璟,也算是第一批富起來的人。

他幹了什麼呢?在第一排小平房建立起來,邢大媽的生意蒸蒸日上之後,羅元璟慫恿邢大爺又去找了房管段,在小區裡蓋了三間小房,還圈了一個小院,成立了一個“物資回收公司”。當然了,因為他太小了,物資回收公司的註冊人還是邢大爺。

那是1984年,羅元璟9歲,上小學4年級。羅康在忙著博士論文答辯,羅元璟為了讓媽媽專心學業,主動要求到邢家住。大寶那個時候也早就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進了市教育局。他拍著胸脯跟羅康表示:“小姨放心,小元寶白天要上學,下午放學先在家裡玩一會兒,等我晚上下班能幫他檢查功課,保證沒問題的。”

羅康也覺得沒問題,就放心的把他放到了邢家。等到她忙完了,再一看,喲呵,人家的生意都開張了。

這爺倆可真是一個敢想敢說,另一個敢聽敢幹。

羅康都覺得相當炸裂。

物資回收公司?聽起來好高大上,本質上,和上輩子一樣啊。只是羅元璟從一個親自動手撿垃圾的小朋友,長成了一個坐等別人來給他送垃圾的小老闆。

之所以能想到這麼高大上的名字,大概是因為羅康總是跟他講物資的迴圈使用,節約資源以及可持續發展。

這時候還有很多國營的物資回收公司呢。

大部分人家會將自己家的廢舊物資攢起來賣掉,有一些被他們不經意扔掉的,會被第二梯隊的人撿走,就算最後進入了垃圾場的垃圾,還有第三梯隊的人來撿,最終都會進入物資回收公司。

一方面是國人一向有勤儉節約的美德;另一方面就是,撿垃圾是很多人家貼補家用的一個渠道。

羅元璟最初接觸撿垃圾這個事情,是在1979年的除夕,那時候他4歲。

那天傍晚,天將黑未黑,小元寶跟著大寶哥哥告別了一起玩耍的小夥伴,正要回家呢,昏黃的路燈已經亮了起來,衚衕裡的家家戶戶都將自己家的垃圾扔了出來,就扔在路邊,第二天一大早,會有清運垃圾的車來清理。

這個時候,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就在大家剛扔出來的垃圾堆裡翻找,尋找可以拿去賣的東西,一條衚衕又一條衚衕,直到她身後背的麻袋都裝滿了,才步履蹣跚的向城外走去。

小元寶看了她一會兒,還跟她聊了幾句。這小姑娘也不怵,大大方方的跟他說話。

“撿這一麻袋也就賣一塊多錢,能買二十多個饅頭吧,夠家裡人吃一天的。要是買成雜和麵自己做,能吃兩天。”

她這幾天已經賣了幾麻袋了,攢的錢夠買快一百個饅頭。年年如此。

“我家裡是農村的,就在城外頭不遠,家裡沒工人,一到月底就沒糧,撿點垃圾去賣,正好補上這兩天的空。平時我也撿,只是你們沒見過我。”

“這不是要過年了嘛,撿垃圾的人變少了,我正好趁機多撿點。”

大寶問她:“你的兄弟姐妹也出來撿垃圾了嗎?”

小姑娘的臉就有點垮,並沒有,只有她心疼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