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璟和羅康出名之後,羅父羅母都不敢出門去撿垃圾了。他們害怕遇到老鄰居,害怕別人會問:
“女兒和外孫都那麼有出息了,怎麼不接你們去享福呢?”
“小羅總他們是不是住著湯耗子(town house,早期網路用語)呢?”
“小羅總究竟有多少錢啊?”
“羅院士是不是受國家保護,出門有保鏢的啊?”
“羅院士和小羅總吃的東西是從國外空運過來的嗎?他們穿的衣服是不是從國外定製的?一件好幾萬?”
“他們家是不是還有看大門的,想要進去得先通報?”
這些話題,他們平時湊到一起議論有錢人的時候經常會提到,普通老百姓總是會對有錢人的生活感到好奇,他們好奇人家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住什麼,吃西瓜是不是隻吃最中間的那一小塊,吃草莓是不是隻吃尖,吃螃蟹是不是隻吃蟹黃,是不是每天要吃燕窩,還要用牛奶泡澡?
他們閒著沒事就喜歡討論討論。討論到最後就來一句:“甭管人家怎麼過,反正比咱們強百倍。”
現在,他們的女兒和外孫成了他們平時總是在議論的那種普通老百姓高攀不起的有錢人。他們幾乎可以想象,只要遇到老鄰居,知道他們和羅康之間的關係的人,肯定都會湊上來問。畢竟,之前只是大家的猜想,這回可是真的能一窺有錢人的真實生活了。
可是,他們該怎麼回答呢?他們一無所知!
他們每年只能見到女兒一面,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見過外孫了。他們不知道女兒住哪兒,不知道她家裡的電話,還是後來有了手機之後,羅康給他們留了個手機號碼,才結束了他們和羅康之間只能由羅康單線聯絡的狀態。
但他們也幾乎不會主動聯絡羅康,長時間的疏遠已經成了習慣,他們也並不知道該和羅康說些什麼。
大概是當年他們在羅康離婚這件事情上的態度真的讓她冷了心,這些年,羅康對他們只是做到禮節上不出錯,多的,一點也沒有。她不會再來幫他們做家務,不會再來陪伴他們,帶他們去吃飯,給他們買衣服。羅康總是說,她很忙,又要學習,又要工作,又要帶孩子,實在抽不出時間過來,請他們多擔待。她禮貌又客氣,似乎之前那個事事為父母考慮,懂事又體貼,嘮嘮叨叨的讓爸媽注意身體平時多休息有事等她來乾的羅康,只是他們的幻覺,從來不曾真的存在過一樣。
他們心裡縱然奢望更多,但是也說不出口。畢竟當年羅康咄咄逼人的態度依然令人記憶猶新。他們的一切都給了兒子,以後老了也只能指望兒子,這是他們的選擇。再說了,誰家的東西不是留給兒子的?誰家養老不是指望兒子呢?要是讓女兒去養老,那不是把兒子的面子扔在地上踩?而且,從古至今,養老的不都是兒子嗎?
他們不停的重複這些想法,努力說服自己他們沒有做錯!
但是,心裡不是不失落的,不是不悵惘的。要是康康沒有和他們生分,那該多好!
或許,這就是他們的命!他們註定就是兩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沒有過上好日子的命。
羅父羅母倒是沒有想著去找羅康,他們只是在家裡憋了幾天,期待著這件事情的熱度趕緊過去。但是他們有個好兒媳婦啊。
輕易不上門的張紅英上門了。
這個兒媳婦,和他們相處的就跟陌生人差不多,每個月跟兒子孫子一起來吃頓飯,空著手上門,來了就坐那兒看電視,什麼事也不幹,吃完飯一抹嘴就走,把他們這兒當飯館。
大孫子倒是經常來,除了要錢還是要錢,最近要錢要的更頻繁了,說是找了個女朋友,要給女朋友買禮物,要陪女朋友出去玩,要請吃飯,請喝咖啡,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他自己的工資都不夠用!
“你今天怎麼過來了?”
羅母一看見她就問。態度也是冷冷淡淡。
上回張紅英把自己買斷工齡的錢全給了孃家弟弟買房,羅平在她這兒說漏嘴了,她就說了幾句,“自己的小家不顧光顧著孃家”,這倒黴兒媳婦就氣不過推搡她,說她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從那以後,婆媳關係徹底破裂,連表面功夫都差點維持不住了,她跟羅平說,沒事別來,她年紀大了,經不起折騰。
這件事上輩子也發生過,不過當時原主也在,她回來幫母親打掃衛生,一看張紅英跟母親動手,立刻就上去把她打了一頓。她一輩子和大嫂打了兩次架,一次是為了兒子,一次是為了母親。只是兒子心疼她,母親卻跟她說,“有話好好說,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