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總編室審完後就轉到了值班副總編劉琦那裡。
按照慣例,這種稿子只要突出領導的正面形象即可。劉琦審完,見沒有什麼問題,剛準備簽發,突然接到市委辦主任宋亮的電話,說市委辦要審稿。
關於一把手的新聞,市委辦要審稿也合乎“規則”,劉琦也沒有太在意,隨手就將稿子傳真給了市委辦。可沒有半個小時,宋亮打回電話來,說稿子即沒有深度也沒有高度,領導很不滿意云云,必須要修改。
沒辦法,只好將稿子打回去,讓馬曉麗修改。一連修改了好幾遍,可市委辦那邊還是不撒口,就連劉琦都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如果是普通的稿子,頂多是撤了不上版就是,可這新聞涉及市裡一把手,撤是撤不得的,只好繼續硬著頭皮繼續改。短短几百字的稿子,馬曉麗和張綱兩人幾乎是字斟句酌,也沒有發現有任何不妥之處。
馬曉麗憤憤地起身,撂下一句話氣呼呼地走了,“愛改不改了,老孃不侍候了。”
馬曉麗發脾氣走了,張綱手裡捏著那張稿子神色非常煩躁鬱悶,心裡暗暗罵道,狗日的官僚主義,就這麼一個破事兒,市委書記在車禍現場呆了幾分鐘還能體現出什麼高度和深度來。
“張主任,可以讓我看看稿子嗎?”安在濤在一旁聽了半天了,大體上弄明白了怎麼一回事。
“哎。”張綱嘆息一聲,隨手將稿子遞給了安在濤,“小安啊,新聞這碗飯不好吃哦,哎!”
安在濤接過稿子看了一眼,也沒看出什麼毛病來。以他前世多年的媒體從業經驗來看,這則新聞稿子非常中規中矩,是傳統的正面報道。可,市委辦何以對這麼一則新聞揪住不放呢?
安在濤沉吟著,突然眼前一亮。
濱海的高架橋是前任市委書記高洋當市長時所建,曾經作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典型被廣為宣傳,成為高洋在濱海主政10年最具代表性的政績工程之一。但安在濤分明記得,這高架橋分明在99年就已經拆了,取而代之的是兩座立交橋和一條環城濱海大道。同樣地,這也是繼任者杜庚最耀眼的政績工程。
難道……安在濤心裡暗暗笑了起來,原來如此。看來,這剛剛上任的杜書記有心要借題發揮,拆了前任修建的高架橋啊。
006章【初顯】
想了想,安在濤笑道,“張主任,要不讓我試試?”
張綱皺了皺眉,遲疑道,“小安,你行嗎?”
安在濤雖然是名牌大學的新聞系高材生,但新聞報道這東西,沒有實踐是很難出好稿子的。老記者弄出的稿子,上頭都不滿意,何況是這麼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
不過,知道安在濤是黃總編安排進來的人,張綱也不願意太過讓他難堪,勉強笑了笑,“也好,你就試一試,我也去抓緊再去改一改,市委辦還催著呢,哎,真是要命啊!”
安在濤呵呵笑了笑,拿著馬曉麗的稿子坐在了她的電腦跟前。略一沉吟,他首先將“市委書記杜庚視察高架橋車禍現場”的原標題,改為——“杜庚親臨高架橋車禍現場調研”,然後又加了一個新聞導語——“車禍頻發、交通擁堵嚴重,高架橋問題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接下來的新聞主體部分就很容易寫了。安在濤將馬曉麗原本一筆帶過的車禍發生的深層次原因(高架橋路面狹窄),進行了大篇幅的渲染性“闡述”,在簡單肯定了高架橋曾經的歷史作用之後,筆鋒一轉——“隨著城市交通結構的變化,高架橋日益成為導致我市交通擁堵和危害公共安全的‘血栓’……”
不到半個小時的功夫,一則重寫的新聞報道便出現在張綱的案頭。張綱掃了一眼,有些驚訝地掃了安在濤一眼,即為他的文筆和對於新聞報道超強的駕馭能力感到吃驚,又為他的觀點感到意外。
……
……
這則署名為濱海晨報“實習記者安在濤”的新聞被傳真到市委辦之後,也就是十分鐘之後,那邊就傳過來同意簽發的原件傳真。傳真上,有市委書記杜庚紅筆寫下的四個大字:同意,已閱。
這些,安在濤並不知道。弄完這個稿子,作為一個並沒有正式上崗的實習記者,他結束了第一天的工作,步行回了家。
回到家,已經是十點多鐘了。他的母親安雅芝聽見門響,便從客廳衝了過來,見他安然無恙地進門,這才鬆了口氣,不滿地嗔道,“小濤,你怎麼這麼晚才回家?現在晚上街上這麼亂,媽都擔心死了。”
“媽,我沒事,我今天不是去了濱海晨報嘛,黃總編讓我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