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改變的才需要登記,比如某家有人去世,便銷戶;有人出生,就添上一口人。
一邊登記,一邊統計。龔香很快發現統計上來的女嬰的人數比男嬰更多,甚至有幾個區都是女嬰,沒有男嬰的情況。
龔香:“……一定有人冒認。”將男嬰當做女嬰養育,為了那一份口糧。因為男嬰到十三歲後就沒糧食吃了,而女嬰長到十三歲後還能繼續領糧食。
如果大王在十三年後改變主意了,不給女人糧食了,那再改回來就行了。
姜姬:“這是肯定的。”人都是趨利的。
這還不算,去年因為鄭姬來而被家人典賣、拋棄,送入行宮的宮婦、宮女,如今也有很多人懷揣著錢或乾脆不帶錢,就帶著一副嗓子到行宮門前哭求,要把妻子、女兒、妹妹、母親給帶回去。
龔香這回是真生氣了,二話不說就命人去趨趕。
送入行宮中的宮女和宮婦都是大王的人了,換句話說,她們是屬於姜氏的財產,哪能由得這些人再給要回去?
姜姬連忙攔住,勸他不要生氣。
“公主!此例不可開!”龔香氣得真是不輕,世家“欺負”大王,他習以為常,百姓跑來“欺負”大王,他就受不了,認為他們大逆不道。
姜姬只好翻來覆去的勸他。
“宮中也用不了那麼多宮女、宮婦。”
“正好顯得大王慈愛。”
“這又沒什麼,我都沒生氣,你也不要生氣了。”
龔香深吸幾口氣,平靜下來,問她:“公主,你是早料到了嗎?”現在想起來,當時公主敞開大門來者不拒,把商人送來的女子都留下時,他就該覺得不對了。只是後來公主讓人給她們找了活幹,折騰出來的那個成衣製作很有用處,他就以為那是她的目的。
“我還沒有那麼高明。”姜姬笑一笑。她確實希望會出現這種情況,但以為不會這麼快,在她的設想中,最理想的狀態是在明年或後年時,會有小批次的人希望能接回宮婦和宮女,哪怕沒有發生,她也打算開放宮女和宮婦出宮的渠道,讓她們不必在宮中空耗歲月,不管是想嫁給侍衛也好,還是有別的打算也好,只要有家人在外接納她們,都可以回家。
現在嘛,算是意外之喜。
沒想到只是一份人頭糧,就能讓這麼多人想起她們來。利之一字,確實動人至極。
趙薈扮作商人,來到樂城城外時,就看到許許多多的婦人被家人引領著,哭泣著走來。周圍圍觀的人都在感嘆。
“大王真是太心軟了。”
“竟然真的把這些女人都放回家了。”
“聽說還讓她們把宮中的衣物都帶上呢。”
“大王仁愛,天佑我魯國啊!”
“不止呢,她們有的不是在宮中的織工局縫衣服嗎?開始還有人擔心出來後沒辦法做衣服,不能領錢,結果大王說想回來做衣服也可以回來,想天天回家都行。”這人嘖嘖搖頭,“叫人想都想不到!大王真是……”就算是街上開店的老闆掌櫃也不會說店裡的小工每天都能回家,這生意還怎麼做?
“大王心這麼軟,真叫人擔心啊。”
趙薈發現,街上人人都在真心實意的稱頌姜王,讚美他,愛護他就如同愛護自家的孩子。
這叫他始料未及。
他從沒見過有姜氏大王如此受百姓喜愛。
他記得小時候聽兄長說過,道曾經的姜氏姜青,也就是朝午王之兄,姜鮮之父,那個大王倒是極受愛戴。百姓們都從心底心疼愛護他,與現在的這個姜氏大王何其相似?
如今的姜旦,會是異日的姜青嗎?
第362章 白清園
趙薈跟姜氏沒有深仇大恨,一定要說; 也是趙家先得罪了姜氏; 但誰叫上頭那個是大王呢?既然已經得罪了,就只能把姜氏連根拔起; 才能保住趙家安康。
鄭王現在是捏住趙家命脈; 而且趙家也不能離開鄭國; 離開後,他們還是無處容身; 在知道趙家的底細之後還能接受他們的地方不多,鄭國是最好的一個。
正因如此,趙薈才不得不順從於鄭王。但是他也沒打算一回到魯國就跟姜氏不死不休; 總要先看看情況。
情況很不樂觀。
姜氏現在盡攬魯國民心,跟朝午王那時不能比。朝午王得位不正的事是個魯人都耳熟能詳,這也是朝午王這個大王始終沒能得到魯國民心的原因; 同樣也為趙家、蔣家的擅權埋下了禍根。
可是從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