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劉家帶上劉青,是劉青自個兒想出去,劉大爺也有心讓她多見見世面才帶她出來,事實上就算不帶劉青也不受影響。而方柳卻是沒辦法,他們家現在就四口人,總不能四個人全出來,還得留一個在家幹農活的,方柳一個小姑娘留在家的話,先不提安不安全,她這小身板肯定也幹不了太多活,反而耽誤地裡的事,便只能讓她跟著出來,在方父旁邊搭把手了。
但不管怎麼樣,方柳看見劉青還是很高興的,劉青也覺得到人生地不熟的省府,多一個小夥伴也好。
兩個小姑娘坐在各家的板車上,就開始聊起天來了,聽見劉延寧和方永順打招呼,劉大爺也熱情道:“我們還是有緣啊,沒約好都能碰上,正好這兩個小姑娘,到時候住客棧讓她們住一間,還能省好些錢呢。”
方父也是驚喜,兩家一拍即合,就這麼結伴同行了,等進了省府,聽見劉家要去考場旁典個小院子住,本來是想住客棧的方父也一咬牙,跟著劉家去了。
他們來得不算遲,但有人比他們更早,合適的小院子已經被典完了,兩家人一合計,乾脆就合起來典了個大的院子,裡頭有五間睡覺的屋子,劉青依然和方柳住一間,剩下的一家兩間。
這樣合起來比單獨典屋子的價錢還便宜些,也算是皆大歡喜。
不過灶房就一個爐灶,劉大爺他們自個兒帶的菜多,幾乎不用買菜,方家自然不好意思佔便宜,吃飯就是分開吃的,兩家人共用一個灶臺,炒菜便有點兒麻煩。
好在方家出來的是方柳,小姑娘也不愛斤斤計較,好說話得很,又同劉青關係好,她們倆便說好一起炒菜,只等炒完了再各吃各家的。因此也沒有耽誤太多時間。
劉大爺他們也沒閒著,剛住進來的幾日都在大掃除,忙裡偷閒時,又去隔壁打聽眾考生的情形,也想多瞭解些關於院試和府試的事,一直忙活到把劉延寧送進了考場,這才消停下來。
忙碌慣了的人,一旦閒下來是真要閒得發慌了,劉大爺幾個大老爺們,再怎樣也不會去做洗衣做飯這種家務事,便只能聚在一起討論討論考場上的孫子/兒子,本來還不緊張的心情,結果說得多了,那心情比正在考試的人都更緊張了。
劉青實在看不下去,便去她自個兒屋裡拿了針線籃子出來,她娘怕在外邊至少要待十天半個月的,別把心玩野了,耳提面命要她好好刺繡。
方柳見狀,還以為劉青要繡花了,樂呵呵的跟了過來。
劉青卻是拎著東西湊到劉大爺跟前:“爺,二叔,我奶回去有跟你們提過做模具的事嗎?”
“模具?”劉大爺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笑道,“你說用木板打幾個小盒子?你奶說過,只是你不是說要刻花紋上去嗎,我們還在等你哥考完,再叫他畫幾張畫出來。”
“等我哥考完再做得多耽誤事啊,趁著現在閒著先弄罷,我想起師傅給我準備的繡樣上,也有簡單的花紋,爺你們就按著這上頭的刻。”劉青說著,從繡樣中挑了張簡單的出來,朝劉大爺他們比劃了一下,“就照著這幾片葉子和花刻,簡單點就好,不用太複雜了。”
劉大爺接過繡樣,仔細瞧著在劉青指的地方,應該在琢磨怎麼下手,二叔便在旁邊笑道:“青青不是要拿這個繡花的嗎,給了我們,還怎麼繡花賺錢?”
聽出劉二叔是在打趣自己,劉青也笑嘻嘻的回道:“那就少賺幾個錢唄,二叔肯定不會嫌棄我的。”
“哪裡敢嫌棄你。”劉二叔揉了揉劉青的頭,心裡滿是感慨,自家那婆娘整日兒在耳邊抱怨,說爹孃偏心大房,現在眼瞧著延寧要考上功名了,就更加瞧不起他們幾房,甚至為了抬舉青青,使勁作賤著他們女兒。
可他是真沒這樣覺得,且不提青青這孩子多聰明,她琢磨出來的茶葉蛋給家裡帶來這麼多好處,更別提他娘前兒透露,說青青連胰子都會做了,這麼小的孩子,淨想著給家裡賺大錢呢。
他女兒比青青還大半歲呢,除了使性子,還會什麼?
說到底還是他大哥有福,大哥雖然走的早,留下的一雙兒女卻是有出息的,現在看大嫂把青青養得這麼好,他對早逝大哥更服氣了,大哥當年寧願忤逆爹孃也要娶大嫂回來,是他眼光好。
不像自個兒的婆娘,眼皮子淺不說,還滿身是心眼,現在把他女兒也養得這麼小家子氣。
且不說別的,他女兒就這氣度,還真比不上青青半分,青青聰明還大方,也愛說笑,把爹孃哄得高高興興的。
說實話,就他自己,也更喜歡青青這樣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