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出喊殺聲的具體內容,但于禁還是清晰的感受到了西涼軍的情緒。 那是一種夾雜了恐懼、焦慮,以及憤怒的情緒! 于禁很肯定,此刻,只消他手上有數百精兵可用,也不用多做佈置,一個全軍突擊的命令便足矣,全勝可期!這支由數千西涼精銳組成的軍隊就算不全軍覆沒,也得損失過半,徹底失去戰鬥力。 一人之力,竟至於斯!于禁何幸,得以親眼見證之! 震撼過後,湧起的是擔憂,那是對王羽安危的牽掛。 到底是身經百戰的精銳,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涼軍已經從最初的混亂無序中恢復過來。秩序恢復的同時,也有了明確的追擊方向,眾寡懸殊之下,就算公子本事再高,也無法確保無虞。 若是在今日之前,于禁肯定不會這麼關注自家公子,但見識過了王羽的手段魄力之後,他已經將王羽視為了未來的希望。 所謂私兵,其實是從春秋戰國時代的門客衍化而來,當日信陵君竊符救趙,為他奔走的侯贏、朱亥,都是門客。其前途命運,與所在國家只有間接關係,與主君才息息相關。所以,當年的朱、侯二人在信陵君違背魏王旨意時,依然死心塌地誓死相隨。 這就是門客的忠義。 以門客自居的于禁,時常會對主家的前途感到憂慮。 家主王匡為人磊落,忠君守義,然而,卻不通權謀之道。如今,亂世的徵兆已經很明顯了,這麼一個老好人,有可能拼搏出一片天地嗎? 于禁很懷疑。 當初大將軍何進派出去招兵的府掾,遠不止一兩個,光泰山郡就有兩人,一個是王匡,另一個則是濟北相鮑信。 後者如今擁兵近萬,在兗州混得風聲水起,地位權勢遠在王匡之上。于禁時常會設想,如果當年他跟著鮑信,現在會怎樣? 按說他受了王家的供養,就不應該有別的心思,但王家的前景實在黯淡。王匡不擅權謀,好歹還能算是個仁厚之主,對於沒太大野心的于禁來說,倒也值得盡賓主之誼。 王匡後繼無人,這才是致命傷。 王匡早年無後,老來得子,全家上下都是愛若珍寶,寵溺異常。長於深宅婦人之手,十五歲之前連王家大門都沒出過,最誇張的是,他十歲才斷奶! 人之初生,都差不多,培養方式很大程度決定了人的性格,王家那種方式養出來的孩子,會是個英雄才見鬼了呢。 于禁的失望,便源自於此。 其實不單是他,王家兵當中,原來也頗有些有本事的,山東多豪傑,泰山最無雙,這話自不是空口白話說出來的。 但時至今日,那些人都已經紛紛散去,剩下的,泰半都是些只想著拿餉吃糧的。 于禁只是沒有野心,而非自甘墮落,又怎會甘於如此?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主家如果太不堪,他自家的性命也是堪憂,于禁怎麼可能一點其他想法都沒有? 然而,就在幾個時辰前,他的想法改變了。 原因自然是王羽。 孤身入敵營,視千軍於無物,取上將首級如囊中之物!單是這份氣魄,就堪稱蓋世無雙了。 其本領手段更是無比驚人! 于禁堅信,手下若是有這麼一群斥候,哪怕每個人的水平只有王羽的一半,或許一兩成就夠了。從今往後,都只有他偷襲別人的份兒,誰想偷襲他,絕對比登天還難。 這不就是穩立於不敗之地的意思麼? 于禁對王家的信心,驟然高漲。 若不是王羽行事太過霸氣,他拼死也要把這位未來之星給勸回去。只可惜,他終究還是沒能勸得動這位性情大變的公子,只能滿懷焦慮的向敵營眺望。 然而,黑暗中舞動著的,卻只有風吹樹搖,雲聚雲散,不見那個豪氣干雲的身影。 如今,形勢的走向越發的離奇,也愈發的兇險,于禁卻只能幹看著,什麼都做不了,第一次,他對自己的武藝低微,感到了焦慮。他手握刀柄,惶急走來走去,恨不得拼命衝下去,哪怕拼了自己的命,也要幫公子殺出條血路來。 實際上,這種時候,武藝再高也沒用,黑暗中,火光裡,不知多少人在穿梭往來,連敵我都未必辨識得清楚,還談什麼幫忙助戰? “轟!” 正焦急間,一聲巨響,寨牆坍塌,然後,于禁再次聽到了自家公子的聲音。 王鵬舉?呂溫侯? 于禁被這些資訊搞迷糊了:鵬舉似乎是公子的字,而且是現取的字……呂溫侯就不用說了,可問題是,呂布怎麼會在這裡?而且還跟公子交了手?貌似……還吃了點小虧? 更奇怪的是,公子潰圍而出,西涼軍竟然不追,反而自己打起來了。 離得遠,天又黑,于禁看得並不是很清楚,不過,他畢竟在山上,除了喊殺聲之外,還可以看到不少跡象,比如亂飛的人影,和不斷倒塌,乃至起火的軍帳什麼的。 于禁越發的茫然了:要不是自己全程隨同,肯定會以為公子另安排了一路奇兵,否則,就是西涼軍內訌了,主將被刺殺,不追刺客,卻自己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