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部分

14%,1945 年平均為 67%。②

物價管制有時對工業具有災難性的後果。例如,1943 年原棉的官價定得

如此之低,以致陝西許多農民——他們提供了中國非佔領區原棉的大部分—

—不種棉花而種小麥,而國民黨地區的工廠據報道只有夠運轉半年的棉花。

加工一項產品的費用,超出它的法定價格的情況並不罕見。1943 年,生產一

噸鐵耗費 35000 元;政府的鐵價為 30000 元一噸。1944 年,開採一噸煤的費

用從 1870 元至 5000 元不等;煤的限定市價為 1200 元一噸。一包棉花耗費

15000 元;但它只能以 12000 元出售。①

最後,1944—1945 年在河南、湖北、湖南、貴州、廣西和廣東的一號戰

役,打擊了足佔國民黨中國 1/4 的工廠,它們佔整個工業資本的 15%以上。

它還切斷了國民黨中國餘下的工廠的供應來源(如產於河南、湖北和湖南的

原棉)和市場銷路,並摧毀了投資者的信心。

所有這些因素——通貨膨脹,缺乏進口品,缺少熟練工人,消費需求萎

② 劉吉丙:《三十三年四川之商業》,第 79 頁;勇龍桂:《救濟戰時工業的基本 途徑》,第 8 頁;陶大

鏞:《論當前的工業救濟》,《中國工業》第 25 期(1944 年 3 月),第 11 頁;劉敏:《三十三年四川之

工業》,《四川經濟季刊》第 2 卷 第 2 期(1945 年 4 月 1 日),第 36—37 頁。

① 張嘉璈:同上書,第 135—137、345—349 頁;楊格:《中國的戰時財政與通 貨膨脹》,第 35—36、146—149

頁。

② 張嘉璈:《惡性通貨膨脹》,第 345—346 頁;楊格:《中國的戰時財政與通貨 膨脹》,第 149 頁。

① 關夢覺:《陝西省紡織業之危機及其出路》,第 7 — 9 頁;張嘉璈:《惡性通貨 膨脹》,第 217 頁;劉

敏:《三十三年四川之工業》,第 37 頁;淦克超:《戰時 四川工業概觀》,《四川經濟季刊》第 1 卷第 2

期(1944 年 3 月 15 日),第 72 頁。

縮,引起梗阻的價格控制政策和軍事災難——使國民黨中國的工業陷入深刻

的危機。作為一種跡象, 1944 年秋兵工廠只有生產能力的 55%開工。重慶

80—90%的鋼鐵廠在 1943 年春到 1945 年早些時候倒閉;1944 年 320 家機械

廠中有 50 家倒閉;主要的煤產地嘉陵江地區 250 家煤礦中,大約有 185 家在

1943 年至 1945 年間倒閉。②

到 1945 年 3 月,失業已成為一個嚴重問題。1944 年礦業生產只是 1942

年水平的一部分(煤,72%;鉛,49%;鎢,27%;錫,27%;銅,24%;銻,6%)。

甚至手工棉紡織生產到 1944 年底也深深陷入困境,主要因為原料短缺,運輸

困難和令人煩惱的通行稅。工業危機確實大於官方的生產資料(見表 13)。

1944 年 11 月,戰時生產局的建立導致大量政府訂貨和投入新的款項,

這明顯地刺激了某些工業。在 1944 年 11 月與 1945 年 5 月之間,鋼的生產

增長 50%;生鐵,46%;煤,35%;電力,8%。儘管有這些增長,1945 年頭三

個月工業生產總指數仍無變化。顯然,其他工業部門的下降被制止。壓倒一

切的證據是在和平前夜,國民黨中國的經濟在總體上已處於崩潰邊緣,特別

是工業。②

戰爭使政府成為最主要的經濟企業家。先前它已經取得對銀行部門的控

制,但它在中國人擁有的工業企業中只掌握 11%左右的資本。然而,到 1942

年,經濟部報告,國家控制的企業已佔國民黨地區工廠的 17.5%,資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