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8部分

、革

② 關於這段情節,見本書第 12 章(萊曼?範斯萊克著)和宣道華:《毛澤東》, 第 170—171 頁。關於毛

澤東的建議,見《毛澤東集》第 6 卷,第 228—229 頁。

③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毛澤東集》第 7 卷,第 129 頁。

① 《發刊詞》,《毛澤東選集》第 2 卷,第 597—598 頁;《毛澤東 集》第 7 卷,第 74—75

頁。第三段對買辦資產階級持稍微更樂觀的見解,是 在《毛澤東選集》加上的,不見於 1939 年文字。

命知識分子與其他小資產階級)”。①

毛澤東繼續寫道,隨著抗日戰爭的到來,中國革命“走了一段曲折的路

程”,再次達到了三個階級的統一戰線。但是這一次他補充道:

範圍更大了,上層階級包括了一切統治者,中層階級包括了一切小資產階級,下層階級包括

了一切無產者,全國各階層都成了盟員,堅決反抗了日本帝國主義。②

十分明顯,把農民納入小資產階級這個能容納一切的範疇,能減輕強調中國

革命的獨特性,尤其是它早先特徵之一的農村裡的游擊戰。在《<共產黨人>

發刊詞》中,毛澤東把中國經驗的這些方面作為分析的主要論題之一:

由於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發展不平衡的國家,半封建經

濟佔優勢而又土地廣大的國家,這就不但規定了:中國現階段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

性質,革命的主要物件是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革命的動力基本的是無產階級、農民階級與城市

小資產階級,而在一定的時期中,一定的程度上,還有民族資產階級等等這樣許多的東西;而且

規定了:中國革命鬥爭的主要形式是武裝鬥爭。

不太清楚的是,怎麼能由毛澤東在這個句子裡列舉的事實得出最後的結論,

不過,顯然,這個結論是正確的。毛澤東繼續寫道:“我們黨十八年的歷史,

可以說就是武裝鬥爭的歷史。斯大林同志說過:‘在中國,是武裝的革命反

對武裝的反革命。這是中國革命的特點之一。’這是說得非常之對的。”這

引自斯大林的話,是脫離上下文引證的一個顯著冷嘲熱諷的例子;當斯大林

在 1926 年 12 月講這話時,他所講的“武裝的人民”是由蔣介石代表的,斯

大林仍然充分相信蔣介石對事業的忠誠,而毛澤東對這一點了解得很清楚。

可是,這一點被他很好地再一次抓住了:“在中國,只要一提到武裝鬥爭”,

他補充說,“實質上即是農民戰爭,黨同農民戰爭的密切關係即是黨同農民

的關係”。①

在本文中,毛澤東把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和黨的建設描繪成中國共產黨

的三個“法寶”。我們在這一章裡已談過武裝鬥爭在毛澤東的戰略中所處的

地位。至於統一戰線,《<共產黨人>發刊詞》裡的主要資訊就是它應該是既

聯合又鬥爭。這樣聯合的確切形式並未討論,但是我們已經看到,在這同一

時期,毛澤東在另外兩處寫道:合作的方式應該是“各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

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他也把它說成是“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

對於帝國主義者及漢奸反動派的革命民主專政”。②“革命民主專政”這一術

語顯然是仿效列寧的“工農革命民主專政”這 一口號,它是在 1905 年的革命

① 《毛澤東集》第 7 卷,第 196 頁。在毛澤東 1925 年 11 月填寫的少年中國學會 改組委員會的調查表中,

有這種三個階級分析的令人感興趣的原型(《毛澤 東集補卷》第 2 卷,第 127 頁)。在調查表上的“對於

目前內憂外患交迫的中 國究抱何種主義”一欄中,毛澤東填寫:“本人信仰共產主義,主張無產階級 的

社會革命。惟目前的內外壓迫,非一階級之力所能推翻,主張用無產階級、 小資產階級及中產階級左翼合

作的國民革命。”

② 《毛澤東集》第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