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手工業品收入下降使農戶不得不改變他們的消費。至 1936—1937 年,
這些手工業品的出口,不論在數量上還是在總值上,仍遠低於 1930—1931
年的歷史最高水平。事實上,它們的價格比糧食價格下降得更快。①在 1931
年至 1934 年間,天津和上海的茶、煙、酒、牲畜、糧食、棉製品和油料的價
格指數持續下降。不久產地的價格也下降了,農民們很快發現較低的銷售價
格不敷他們的單位生產成本。1934 年陳翰笙的報告說,廣東農民毀掉桑園,
以致桑園面積下降 30%以上。②一項研究茶業的報告表明,該作物面積的下降
相似。③棉花生產的經濟狀況對農業人口來說,也同樣令人沮喪。
① 吳大業:《世界經濟衰落中之中國》,載方顯庭編:《中國經濟研究》,第 1 卷, 第 45—56 頁。
② 彭澤益:《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1840—1949》,第 3 卷,第 392 頁。
③ 同上書,第 3 卷,第 393 頁。
④ 查彭澤益《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第 3 卷,第 396 頁無江蘇棉織業,亦無 常德棉織業;第 397 頁有
常熟棉織業,第 398 頁有南通(即通州)棉織業。據 此,原文“Ch′ang…te”(常德)疑為常熟之誤——譯
者。
⑤ 同上書,第 3 卷,第 396 頁。
① 章有義:《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 3 輯,第 615 頁。
② 同上書,第 3 輯,第 627 頁。
③ 同上書,第 3 輯,第 629—630 頁。
近來,(1932 年左右)世界經濟崩潰更為廣泛,已導致農產品價格下降。中國主要的棉花
市場遭到世界棉花市場狀況的嚴重打擊,以致在我國各個棉花市場上生產成本都得不到補償,
因為在市場上買方已經下降。④
同一資料來源,繼續描述了陝西的棉花生產成本如何超過了市場價格的三
倍。湖北和浙江棉花價格暴跌,也榨乾了處於居高不下的成本和市場銷售下
降之中的農民。
但並不只是世界貿易的收縮摧毀了農村經濟。1932 年大量的銀元開始從
內地流向沿海城市,這是一個由美國銀價上漲引起的金融資本流出農業的前
所未有的動向。這正好發生在農村經濟亟需貸款的時候。伴隨著白銀的外流,
農業投資利潤率急劇下降。1932 年至 1933 年,上海的銀行存款增加了一倍
多。②
農民們還得忍受另一個打擊。過去中國不同地區因為旱澇災害而遭受周
期性的歉收時,地方官員有責任開倉放糧,或從外省購進糧食。但在這一時
期,行政權能受到削弱,已不能像過去那樣成功地採取這樣的措施。有些地
區甚至開始出現饑饉。 1933 年一箇中國農村調查團來到陝西,在日誌中
描繪了鄉村的悲慘情景。
7 月 4 日(1933 年)。我們調查了西碴磨村。西碴磨村有水澆地,水來自一條小河。當幹
旱發生時,小河干涸,水澆地變成了旱地。在這片水澆地上常種植鴉片,縣政府從這塊地上收稅。
今年三月農民不得不吃樹皮草根。五月以來,他們除了草以外,幾乎沒有任何東西可吃。他們還
吃油料的渣滓和麩糠等等。現在正在收割小麥,他們才見到面粉。他們將麵粉與麥糠混在一起,
加上水做成湯,稱為“盆湯”。一個人一頓吃不到兩塊麵餅,有些天一人一天只吃一頓。餓死、
病死、逃荒、賣身為奴,是為常事……
7 月 15 日。小唐村比別的村莊更窮得多。在 1928 年秋,這個村就有農民餓死。這個縣小麥
的價錢,是每鬥八、九元,只有有錢的人才能買得起。縣城的城門緊閉,以防農民進入。城裡人
擔心一旦農民進得城來,他們就會偷走一切。②
在 20 世紀 30 年代初期,這種情況在許多農村地區是常事,這與列區荷芬和
金所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