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數量最多,以 9 所(8.2%)居首位;廣東以 8 所(7.2%)居第二。在地
理分
表 4① 中國大學院校分佈,1934—1935 年
① 陳能志:《戰前十年中國大學教育經費問題》,第 191—201 頁。
② 許多事例中的一個:1932 年 6 月 27 日國立青島大學學生罷考期終考試,導致該校校長楊振聲辭職;丁
致聘:《中國近七十年來教育記事》,第 263 頁。
③ 見伊斯雷爾:《中國學生的愛國心,1927—1937 年》,第 5 章;約翰?伊斯雷爾 和唐納德?克萊因:
《造反者和官僚:中國一二九運動參加者》;關於社會背景,又見葉家哲(音):《愛國精神與革命:20
世紀 20 年代學生積極行動的性質和原因》,載陳福霖和托馬斯?H。埃特佐爾德編:《中國在 20 世紀 20 年
代的中 國民族主義和革命》,第 94-170 頁。
① 注:(1)“私立”類包括教會大學院校;(2)數字僅包括已向教育部註冊並得到教 育部立案的高等教育院校;
(3)當時日本佔領下的東北的資料在官方數字中 缺。(4)黃建中:《十年來的中國高等教育》第 504—514 頁
給出稍微不同的一組 數字。在黃建中的表中,院校總數達 108 所,未給出確切年份;然而,各類的相對規
模與教育部的 1934-1935 年數字相同,因此:國立,24 所;公立技術,2 所;省立,28 所;市立,2 所;
私立,52 所。這些總數可同 1928-1931 年院校 86 所的官方數字比較,該數字包括大學 59 所,其中國立
15 所,省立 17 所和私立 27 所;技術學校 27 所,其中公立 21 所和私立 6 所。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全
國高等教育統計(1928 年 8 月至 1931 年 7 月)》,表 1。
地點
(院校數) 國立 公立技術
省立
市立
私立
上海*
北京*
河北
廣東
湖北
江蘇
南京*
山西
浙江
福建
四川
河南
山東
江西
湖南
廣西
( 24 )
( 17 )
( 9 )
( 8 )
( 6 )
( 6 )
( 5 )
( 5 )
( 4 )
( 4 )
( 4 )
( 3 )
( 3 )
( 3 )
( 2 )
( 2 )
7
6
1
2
1
—
1
—
2
—
1
—
1
—
—
—
2
1
-
-
-
—
2
—
—
—
-
—
—
—
—
—
—
1
6
1
1
1
-
4
1
—
2
2
1
3
1
2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