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速度很快。
曹文詔必須在鄧州一帶阻止流寇的撤離,等待洪承疇率領大軍前來。
老回回、李自成和張獻忠攻陷南陽府城之後,獲得了最為機密的情報,那就是官軍將在鄧州和新野設伏,阻止義軍撤離,隨後官軍將從背後壓過來,包圍義軍,最終剿滅義軍。
三人在南陽府城分析了局勢。
老回回建議從鄧州撤離,義軍撤離的速度要快,不能夠在南陽府城做過多的停留,義軍尚有十餘萬人,若是選擇從新野方向撤離,道路不好,反而會影響到撤離的速度,給後面追擊的官軍留下機會,至於說官軍在鄧州和新野設伏,那沒有多大的了不起,官軍設伏的軍士不可能很多,最多也就是精銳的騎兵,這是不可能阻止義軍大軍撤離的。
李自成和張獻忠完全贊同,作戰部署很快被確定下來。
為了能夠加快行軍速度,絕大部分糧草都是分開攜帶的,很少一部分集中到一起。
六月初七,寅時,義軍出發了,攻陷南陽府城之後,他們僅僅停留了兩天時間,這是非常罕見的情況,也出乎了洪承疇的判斷。
義軍行軍的速度非常快,六月初八的申時,大軍已經進入到鄧州境內。
老回回早就派遣斥候,沿路偵查了,經歷了多次的戰鬥,他們早就知道斥候偵查的重要,官道上沒有發現大量的官軍,這讓老回回等人放心不少,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們可以斷定,阻擊的官軍人數不會太多,肯定是集中在鄧州的某個地方,少量的官軍,無法阻擊義軍。
天黑之後,老回回、李自成和張獻忠三人再次商議,夜間不要趕路,免得被官軍伏擊,義軍大隊人馬被衝散了,諸多的軍士經過了兩日的急行軍,很是疲憊,休息一晚的時間,可以補充體力,來日與阻擊的官軍廝殺。
老回回提議自己麾下的軍士,走在最前面,負責抵抗阻擊的官軍,李自成和張獻忠麾下的大軍,在廝殺的過程之中,撕開一條口子,大隊人馬迅速朝著襄陽的方向撤離。
老回回的這個建議,李自成和張獻忠基本同意,但是兩人也提出了異議,那就是看官軍人數到底有多少,若是人員很少,義軍可以採取進攻的方式,徹底打垮阻擊的官軍,如此也是給官軍沉重的打擊,同時義軍進入襄陽的時候,沒有多少的後顧之憂了。
三人合計之後,制定出來翌日的行軍作戰計劃。
曹文詔幾乎一夜未眠,流寇進入鄧州之後,他就得到了確切的訊息。
洪承疇的命令已經到了鄧州,接到命令之後曹文詔沒有耽誤時間,告訴來人,流寇從鄧州方向撤離,建議洪承疇大人不要理睬新野方向,率領大軍直插鄧州,對流寇實施合圍,大軍的速度越快越好。
以三千關寧鐵騎,如何真正的阻止流寇逃竄,這是需要開動腦筋認真思索的事情,曹文詔和流寇作戰多年,深知流寇的戰鬥力很是孱弱,一旦其精銳軍士被擊潰,其餘的軍士就喪失鬥志,只能夠跟著逃跑了,所以和流寇作戰,頗有些擒賊擒王的味道,不要顧及到絕大部分的流寇,重點進攻流寇的騎兵。
斥候不斷傳來訊息,得知流寇進入到鄧州境內,居然選擇了歇息一晚的決定,曹文詔很是鄙夷,如此關鍵的時刻,流寇居然選擇安營紮寨。
也正是因為這個訊息,讓曹文詔突然有了想法,他決定率領三千關寧鐵騎,夜襲流寇,至少這一次的夜襲,能夠讓流寇處於惶恐的狀態之中,能夠打亂流寇的隊伍,那是最好不過的,流寇再次的集結需要時間,這樣也為洪承疇率領大軍包圍流寇爭取到了時間。
以少擊多必須要想到一些辦法,按照常規的作戰手段,很難取得如意的結果。
作戰命令迅速傳達下去。
斥候早已經將流寇宿營的地點以及周邊的情況探查清楚了。
六月初九,丑時,曹文詔親率三千關寧鐵騎,從鄧州出發。
一路沒有發現任何的流寇,曹文詔內心暗喜。
終於發現了流寇宿營的地方。
密密麻麻的帳篷,在曹文詔的眼裡,根本不算什麼的,在他看來,關寧鐵騎衝入到營地之中,一番廝殺,流寇很快就會大亂。
寅時,戰鬥打響。
曹文詔一馬當先,朝著流寇的營地衝去,警衛的流寇很快被響箭射中,來不及呼喊就倒在了地上,營地裡面的流寇,面臨突襲,驚慌失措,叫嚷聲一片,一些剛剛起身的流寇,甚至來不及抵抗,就開始四散逃開了。
戰鬥的發展,完全在曹文詔的預料之中,關寧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