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部分

部署位置,留下三萬人固守榆林邊鎮,其餘一萬五千軍士,做好出徵的準備。”

“鄭錦宏、楊賀,鄭家軍做好一切的準備,朝廷的敕書抵達之後,全軍出動。”

眾人散去之後,徐望華留下來了。

“大人,屬下擔心,兵部的敕書,會要求榆林邊軍繼續固守,畢竟邊鎮的軍士,很少抽調出去的。”

“徐先生,你不用擔心,我可以斷定,朝廷此次一定會改變主意的,不過希望他們能夠清醒,讓榆林邊軍能夠自行決定征伐的計劃,若是兵部詳細規劃一切的行動,那他們就不配留在京城,不配在兵部做事情了。”

徐望華點點頭,對於鄭勳睿的判斷,他不會有絲毫的懷疑,畢竟前面有太多的例子。

“後金韃子征伐察哈爾部落,如今察哈爾部落已經歸降,這讓大同、宣府等地,直接處於危險之中,兵部會不會考慮到這些地方的危險,讓榆林邊軍直接進入大同,或者是宣府駐守,屬下有些擔心出現此等的情況。”

“我也想過,兵部若是做出這等的安排,那延綏各地就無法繼續支撐了,兵部真的發出如此的敕書,那我就會親自趕赴京城,到兵部去理論,我就要問問他們,是不是想著陝西、山西、河南以及四川等地悉數不得安寧,是不是想著北方的所有防線都要崩潰。”

屋裡沉默下來,邁出這一步是艱難的,但這一步必須要走正確,若是遭遇到外力的破壞,那前面做的所有努力,都將白費了。

第二百零一章蘇蠻子的功勞

朝廷的敕書遲遲沒有來,鄭勳睿有些沉不住氣了,畢竟他經過了縝密的思考,才下定決心寫出奏摺的,而且他還給文震孟寫信了,闡述了朝廷調動邊軍剿滅流寇的必要性,奏摺應該早就到朝廷了,可遲遲沒有迴音,這究竟是什麼情況。

朝廷的敕書沒有到,楊廷樞的信函卻到了,說到朝廷的重要調整。

楊成因年事已高,准予致仕,兵部左侍郎範景文出任南京兵部尚書、右都御史,參贊機務,這預示著南直隸的最高領導人調整了,洪承疇不再兼管陝西,甘學闊出任陝西巡撫。

早在崇禎五年,應天府府尹劉宗周就調整到順天府,出任順天府府尹,監察御史唐世濟出任應天府府尹。

這個調整,與楊廷樞息息相關,畢竟楊成是楊廷樞的爺爺,楊成致仕,意味著楊廷樞可以依靠的力量短缺了一大塊。

鄭勳睿倒不是特別重視這一次的調整,他的全部精力,都在鄭家軍這邊。

接近兩年的時間過去,鄭錦宏的情報網路慢慢鋪開了,以遼東、京城、南京三個地方為重點,同時開始滲透到流寇的內部去,畢竟延安府是流寇諸多頭目的家鄉,所以這樣的滲透工作,是很好展開的,誰都關心家裡的情況,意志不堅定的流寇,得知家鄉的變化之後,脫離隊伍回家了,意志堅定之人,留在了隊伍之中,但也會託人給家裡帶信,再說鄭家軍之中,就有不少以前是流寇的。

利用這個機會,鄭錦宏大力發展流寇的內線。

這條內線的發展速度是最快的,特別是在車箱峽之戰以後,鄭錦宏的主要精力,就是集中到這一條暗線的發展了,透過努力,有關流寇的情報,源源不斷的匯聚到延綏鎮來。

發展的速度雖然快,可鄭勳睿還是不大滿意,畢竟很少有人能夠打進流寇的核心圈子裡面去,只有打進他們的核心圈子,才能夠知道最為重要的情報。

十二月到來了,朝廷的敕書依舊沒有到。

徐望華面帶笑容,帶著蘇蠻子來到了巡撫衙門,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蘇蠻子經過了親兵營所有嚴酷的訓練,硬是挺過來了,就連鄭錦宏和楊賀兩人都感覺到吃驚,畢竟是少爺親自安排到親兵營的,而且是徐望華介紹的,他們特別的重視,在訓練的過程之中,加大了訓練的力度,可蘇蠻子全部都承受下來,而且是一聲不吭。

鄭錦宏和楊賀兩人給與蘇蠻子的評價很高,認為蘇蠻子是天生的軍人,日後大有前途。

鄭勳睿也知道這些情況,已經將蘇蠻子吸納成為他的核心護衛之一,直接跟隨在洪欣瑜的身邊,鄭勳睿的核心護衛,需要輪流守護在巡撫衙門,護衛巡撫衙門的安全。

蘇蠻子被吸納為核心的護衛之一,這是第一次來到巡撫衙門,執行守衛的任務。

鄭勳睿對每一個核心護衛的情況都瞭解的,畢竟這些護衛時時刻刻跟隨在他的身邊,要是不能夠掌握底細,自己都不知道危險什麼時候來臨。

進入廂房,拜見鄭勳睿的時候,蘇蠻子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