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兵將、臣民的支援。
至於冊封周雪為妃,也是有很大政治因素考慮的,現在劉厚手上有大量東吳的俘虜,有將也有兵,東吳軍人無論兵還是將,都對周瑜有著很高的敬意。那麼,納周瑜之女為妃,其政治意義就可想而知了。
年號定為建興,這麼有文化的事情劉厚肯定是不會的,所以年號還是由諸葛亮來取,劉厚對此無所謂,建興這兩個字聽著挺喜興挺吉利的,就依了他。
按照劉厚的想法,是想用黃帝紀年的,即以黃帝出生那年作為元年開始計算年份。只要他開了這個頭,以後的帝王就很有可能會照此例下去,這樣就可以結束以各個帝皇年號紀年的混亂局面。
按照現在的帝皇年號紀年辦法,要算曆史上的某一個時間,無疑非常麻煩,要一個皇帝一個皇帝的年號算過去,有些皇帝一生中換幾個年號,算起來就更麻煩了。
如果統一以黃帝紀年法,以後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後人看歷史書,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就一目瞭然。劉厚提出這個概念後,諸葛亮也大讚這個概念很好,但是,問題是現在無法準確推斷出黃帝的出生時間,所以暫時無法實行。
諸葛亮建議等天下大定後,再組織人員去進行這項活動。劉厚也明白,這屬於文治之功,利於天下,不過在戰亂時期是沒有條件去做的,現在一切從簡,一切為了戰備,其他事情只好暫時放在一邊了。
不過,為了紀念劉備,劉厚打算今年就不用新年號了,今年還是叫章武三年,他打算明年元旦才開始使用建興的新年號。
這是有孝心的舉動,諸葛亮也很贊成。從這個時候開始,三國時代變成了四國時代,不過,這個四國階段必將是很短暫的一個時期。由於同時存在兩個大漢朝,於是,魏、吳兩國的人習慣性將劉理的漢朝成為蜀漢,而將劉厚的漢朝稱為南漢。
劉厚登基為帝后,除了各人對他的稱呼由太子殿下變成陛下之外,其他一切都沒什麼變化,他也沒來得及過上半天身為皇帝的悠閒、愜意的生活,每天依然在忙碌中渡過。
他忙的不是政事,而是軍事。劉厚將政事悉數託付給諸葛亮,他知道諸葛亮有這個能力將政事處理好,而他自己,繼續加緊操練軍隊,囤積物資,密鑼緊鼓地做著出兵成都的準備。
僅僅在劉厚登基10天后,hong軍就完成了出兵遠征的準備。這得益於這幾年來,hong軍一直都在征戰中鍛煉出來的高效率。
由荊州到南中,到嶺南最後再回到荊州,hong軍這一路征戰,一路行軍,走過的路程已經超過萬里。
萬里行軍,幾載征戰,hong軍上下早就被磨練成一部高效的殺戮機器。只要一聲令下,這部機器各個部件就全部動了起來,齒輪互相咬合,連動杆、皮帶傳動,帶動整部機器高效地運轉起來。
所以,短短十天,整支部隊就完成了從休整到準備物資到戰爭動員的過程。
七月初一,宜:安床、架馬、祭祀、塑繪、開光、出行、理髮、伐木、作梁、開柱眼、作廁、畋獵、破土、入殮、除服、成服、移柩、啟攢、修墳、立碑。
忌:作灶、安門、造橋、開市、安葬。
諸葛亮認為這一天適宜大軍出征,於是,劉厚就在這一天誓師出征,諸葛亮和關公一直送到十里外。
荊州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需要大員鎮守,以防魏、吳兩國趁機發難。
關公威則威矣,不過在謀略方面就差遠了,魏國司馬懿狡詐如狐,東吳陸遜陰險如蛇,光留關公在荊州,劉厚並不放心。
諸葛亮就不一樣,其智慧不會比司馬懿、陸遜之流差,有他在,配上關公的勇猛,荊州可保無虞。
但是,保障魏、吳兩國不出兵干涉蜀國內政的主要部署,不在於荊州駐紮的兵馬和漢中張飛的兵團。而是劉厚和郭攸之之前策劃的“九龍奪嫡”行動。
劉厚在這幾天中曾經將這個行動詳細跟諸葛亮分說過,諸葛亮以其老辣的眼光看出了這個行動的一些不足之處,並提出很多改**進意見,使這個行動更完善。
在劉厚誓師出征前幾天,“九龍奪嫡”行動已經在魏、吳兩國都城悄悄地開展。
建業,吳國都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孫權將治所從京口遷往秣陵。建安十七年(212),孫權在此築石頭城,改秣陵為建業。
石頭城(又稱石首城)位於清涼山西麓,是在金陵邑的基礎上依山而築修建成的,其城牆逶迤雄峙,石崖聳立,跨水而立,臨江控淮,恃要憑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