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的人口大搬遷同樣的舉世矚目。

到2009年,困難與希望同在。

我為三峽工程和百萬移民同胞祝福!

��

貧困的怪圈��

著名的長江,往往只以雄奇險峻的容顏向世人展示。可當你深入三峽腹地,親自到庫區各地、市、縣走上一遭,或到鄉村百姓家庭訪問,你便會有驚奇的發現。

這一發現,會使你焦慮不安。

10多年前,三峽省籌備組專門攝製了一部電視錄影片――《三峽的呼喚》。片子送到北京,許多老革命看了感到震驚:建國30多年後的社會主義中國,居然還會有全家共一床棉被,還會有大姑娘衣不遮體的窮鄉僻壤……

一份統計資料表明:解放初期三峽地區的工農業人均產值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110%;50年代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80%左右;60年代則下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50%;到了80年代,人均產值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3%,不少縣甚至不到25%。

從1984-1987年的幾年裡,三峽地區人均國民收入分別為309元、306元、376元和432元。而全國平均相同年份的人均水平分別是547元、654元、752元和867元。由此可見,全國人均國民收入是遞增,而三峽地區卻是遞減。貧困,便不難想見了。

與此同時,三峽地區還有另一個人口的怪圈……“越窮越生,越生越窮”。人口增漲令人咋舌。

豐都縣城,解放初期人口只有幾千,現在已發展到3萬人。縣城佔地面積平方公里,過去這樣,現在還這樣,人均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