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長徵中,紅軍便嚐到了抱著重炮行軍的苦頭。
第三章
“克虜白”的故事;長征途中,湘江血戰,紅軍
主力遭重創,初具規模的炮兵幾乎折損殆盡;紅
軍調頭西渡烏江,蔣介石剿滅紅軍計劃落空
一門“克虜白”山炮的故事
1930年,紅軍戰士吳嘉德才16歲,剛剛從地方游擊隊編到紅5軍特務連當戰士。7月,紅軍打下了長沙,他便隨大部隊衝進城去。
大城市就是好,這麼多店鋪,這麼多好吃的東西……
他正喜滋滋地看著,忽然看到前面有一個龐然大物,擋在路口。他走上前去仔細一看,才知道是一門大炮。
在這之前,小吳只見過迫擊炮,炮筒有拳頭粗細,炮身有半人來高,就這已經夠敵人喝一壺的了,萬沒想到,還有這麼大的傢伙。炮口比人的大腿粗,伸出胳膊也摸不到炮筒。旁邊堆放著金燦燦的炮彈殼,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零部件。
小吳彎身撿起兩件小玩意,正想走開,猛聽得有人結結巴巴地喊:“長官……你不能動……”
小吳聞聲一看,是一個穿國民黨軍裝的俘虜兵,只見他指著小吳手裡的那些小玩意,十分緊張地說:“快放下,那……那是碰火,不能亂動的……”
小吳一聽是碰火,弄不好還要炸,慌忙將碰火放到地上。但仍捨不得離開,轉悠了好久,才問那個俘虜兵:“喂,兄弟,你叫什麼名字?”
俘虜兵啪地一個立正,“報告長官,我叫劉延貴。”
小吳擺擺手說:“別叫我長官,你說,這傢伙身上什麼東西最金貴?”
劉延貴認真地說:“炮栓和炮鏡最重要。”
看來他年紀不大,還是個行家裡手。小吳走上前去搬弄了幾下,那些部件好像都焊在上面似的,紋絲不動。便對俘虜兵說:“喂,兄弟,幫我把這些金貴東西拆下來好嗎?”
“是,長官。”小劉立刻動手,熟練地操弄起來,不一會兒,就將炮栓和炮鏡拆卸下來。
閒談的時候,小吳才知道,這小劉是瞄準手,也是窮苦人家出身。
把零件都拆下來後,小吳又找來一塊花布單,將這兩樣東西包起來,捲成個包袱,背在身上。臨走時,小吳對小劉說:“行,我看你服從命令聽指揮,組織紀律性還挺強的,你想當紅軍,我可以當介紹人。對了,我還不知道,這大傢伙有名字沒有?”
小劉回答:“這門山炮是德國造的,叫‘克虜白’。”
小吳唸叨著這洋名字,走出了幾步,又停住腳,回頭對小劉說:“你說它叫啥傢伙來,我又忘了,乾脆,你跟我走吧!”
小吳揹著花包袱,帶著小劉來到連部見到連長。“報告連長,我捉了一個俘虜,還繳獲了一門大炮……”
連長看了看小劉,又看了看炮栓,摸著他的腦袋說:“好了,你繳獲的大炮太大了,我們紅軍打的是游擊戰,那傢伙沒有用,行軍打仗怪礙事的,扔了吧!小劉咱們收下,就分到2排6班吧。”
“不,連長,我不扔,我要留著它!”
連長生氣地望著吳嘉德固執的臉,沒好氣地說:“行,你願意背就背吧……”
從此後,小吳像命根子一樣緊緊地守著花包袱,行軍揹著,睡覺枕著,走到哪兒,帶到哪兒。睡夢裡,他常常想,如果能用這門炮去打敵人,該多帶勁啊!
一天晚上,小吳點了根洋蠟,正在用雞油擦炮栓,連長派人來叫他。一進門,發現劉延貴也坐在那兒。
連長對他倆說:“吳嘉德同志,軍團成立炮兵連,要用你花包袱裡的寶貝,還命令你們倆都調過去。”
小吳天天都想著當炮兵,用那門大炮打敵人,當今天真讓他去了,他倒有些木訥了,“調我當炮兵,我可什麼也不懂啊!”
連長把臉一拉,“你這個人真怪,不讓你背那傢伙吧,你像命根子似的整天摟著抱著,真讓你去動真格的了,你又婆婆媽媽起來……”
一來到炮兵連,小吳就發現,在長沙看到的那門“克虜白”,就威武地立在那兒呢!只要配上他包袱裡的炮栓和瞄準鏡,就可以作戰了。
炮兵連剛一成立,就向江西行軍。從湖南往江西去,盤山繞嶺,江河如織,就是有牲口也用不上。 炮兵連的官兵們索性將“克虜白”大卸八塊。一個炮身200多斤, 一個擺架100多斤,還有炮輪、小架、軸鋤、鋼護板、大架、滑板,一共分成了五塊,四個人抬一塊,三個班輪換。行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