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機將滿腹殺機的惡訊帶到千里之外的大渡河畔。
5月23日,楊得志率領的紅軍先遣團冒雨急行軍160裡,夜襲安順場,消滅了場上的敵人兩個連,把這個關乎紅軍生死的渡口搶到手。
隨即,先遣部隊司令員劉伯承和政委聶榮臻也趕到了河邊。
“報告劉司令員、聶政委,我們在攻佔場子時,俘獲一條木船,據搜尋,恐怕這是惟一的一條渡船了,其餘都被敵人掠走或者燒燬……”楊得志和黎林將當面的敵情向兩位首長作了報告。
“河流太急,找到船工了嗎?”劉伯承的一隻眼睛在護國討袁戰爭中被打傷,另一隻眼睛視力也不是很好。但作為一名卓越的軍事將領,他卻具備敏捷的思維和縝密的指揮才能。
黎林政委說:“找到了十幾名,正在做他們的工作,這裡渡河水流湍急,不是熟練的船工無法擺渡。”
“對面敵人的情況怎麼樣?”劉伯承進一步詢問。
“有川軍楊森所屬的一個團,由於我們行動迅速,攻取安順場時一槍未放,估計他們到現在還不知道渡口已落在我們手裡。”楊得志說。
劉伯承直起身來,扶了扶眼鏡,目光注視著窗外沉沉的黑夜。
窗外下著淅淅瀝瀝的細雨,冰涼的雨滴不時從視窗迸濺進來,沾在人的肌膚上,給人一種憂傷悽寂的感覺。
這兒離河床很近,大約只有幾百米遠,河水奔騰的轟鳴聲如同低沉的雷霆,日夜在人們的耳邊縈迴。
“先下手為強,立即組織突擊隊和掩護支援火力,天一亮就開始強渡!”劉伯承果斷地下達了命令。
河岸的火力很快就組織好了,各種輕重機槍根據敵人火力部署的情況配置起來,僅有的兩門迫擊炮配置在一個高石崖後的山坳裡。突擊隊員人選卻出現了難題,幾乎每個指戰員都搶著第一船上,不讓誰先上都不行。
楊得志看到這個場面,心裡無比激動,但他心裡有底,強渡大渡河,非同兒戲,必須派出最過硬的突擊隊才行。這時,他首先想到了作戰最勇猛的1營2連官兵。沉思良久之後,便定下了決心:“第一批突擊隊都從1營2連出!”
2連集合在外面的院子裡,孫繼先營長開始點名:“連長熊尚林,2排長曾會明,3班長劉長發, 副班長張克表……”一共點了16個名字。這些人都是身體強壯、軍事技術過硬、善於泅渡的優秀指戰員。後來該連通訊員苦苦哀求,楊團長特批他也參加了第一批突擊隊。
渡船載著17勇士在無數指戰員期盼的目光中向對岸劃去。
對岸敵人的哨兵發現了這隻渡船,哇哇亂叫,接著,敵人碉堡裡的機槍嘟嘟嘟地響起來。
“打,壓制住敵人的火力,狠狠地打……”楊得志及時下達了火力支援的命令。紅軍岸邊的輕重機槍立刻噴吐出幾十道火舌,把敵人的火力驟然強壓下去。
渡船在湍急的河水裡上下顛簸著,船邊飛濺起一團團大大小小的浪花。猛然,一發呼嘯的炮彈落在船邊,爆炸的巨浪險些把渡船掀翻。
楊團長一顆心幾乎提到嗓子眼上,全軍就這一條船,如果讓敵人給炸翻了,後果不堪設想。
這時他已經看清,炮彈是從碉堡裡飛出來的,敵人有威脅的火力,也大多是從碉堡裡發射出來的。
“迫擊炮,給我打,瞄準碉堡打!”楊得志手裡握著望遠鏡大聲命令道。
炮兵連僅有的兩門迫擊炮一發言,立刻就顯示了它的強大威力。由於這兒交通不便,沒有鋼筋和水泥,敵人的碉堡大都是土木建築的,子彈雖然打不透,可迫擊炮一轟,他們就撐不住勁了,碉堡的木樁護牆被炸得七歪八斜。
操炮的戰士們越打越來勁,一氣打出20多炮,把對岸的四個碉堡炸得稀爛。
在我猛烈炮火的轟擊下,敵人的鬥志瓦解了,基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渡船乘機靠近了對岸,17勇士如猛虎般撲上江岸,一陣衝鋒槍狂掃,一陣手榴彈亂炸,把敵人打得屁滾尿流。
敵人不甘心就此失敗,見我登岸計程車兵不多,便以連為單位發起了反撲,仗著人多勢眾,企圖把我們的勇士重新趕下河去。
敵人的來勢很猛,我17勇士剛剛靠岸,還沒有佔據可依託的陣地,全部暴露在敵人密集的火力中,情況萬分險惡。
楊得志一看情形不妙,急忙命令炮兵加大火力。但炮兵連長趙章成清楚,剛才一陣急速射,消耗了大量炮彈,現在僅剩三發炮彈了。
眼看著反撲上來的敵人越逼越近,我已過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