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透過認門戶,兩人的感情可進一步加深,並多認識一些親朋好友。

結婚時,姑娘要出門了,得向伯伯和叔叔磕3個頭,並邊磕頭邊唱“氣無摩”:“侄女要出嫁,不能照顧大爹,請大爹原諒。”伯伯和叔叔忙勸慰:“姑娘別哭了,這可是你一生的好事,快快起來吧。”這就是辭親人。

攮“麥戳”是婚俗中最有趣味的。“攮”是捉弄的意思,“麥戳”是牽馬的人,這個人必須是逗人喜愛、福分好、脾氣好、吃苦耐勞、忍辱負重的人。在結婚的前一天,他受男方之託,牽一匹馬帶著兩個背箱挑擔的助手,到女方家去娶親。到了之後,女方家要在門外放上張桌子,桌上放一碗水、一碗酒和幾支小木棍,讓“麥戳”辨認水和酒,然後“麥戳”取出20斤米、2瓶酒、1包燭交給女方。

女方接下這些禮物後,就把桌上的小木棍悄悄拿走。姑娘們把木棍的皮剝去,讓“麥戳”辨認這是什麼樹的木棍,如果他認不出來,姑娘就把大門堵得嚴嚴的。這時候,小姑娘站在最前面,第二排是少女,第三排是大姑娘。這些人組成一個人牆,然後唱道:“牽馬的麥戳,你敢過來?你不敢過來,就來給姑娘們磕3個響頭。”

一般這個時候麥戳都是一直向上衝,但結果往往是敗下陣來。姑娘們則以勝利者的姿態,編出一些俏皮話來挖苦“麥戳”。此時,“麥戳”忙拿出好煙來招待附近的小夥子,並倒出好酒讓他們喝,請小夥子們給自己幫忙。

於是,小夥們把“麥戳”抬起來,高高地舉過姑娘們的頭頂,向著人牆衝去。“麥戳”在忍受姑娘們的捏手、揪耳之後,最後被按坐到一個水盆裡,這樣他就取得了勝利,圍觀的人都捧腹大笑。這時麥戳站起身來,拜天地、祖宗,再拜女方父母,然後被請去入席喝酒。

第三章 彝族文化(5)

女方在出嫁的前夜,還要吃“廊長酒”,一般都是在當晚10點以後,家人會置辦一桌酒席來請來全村的老人。大夥圍坐著酒席,一邊吃一邊唱著祝賀姑娘。這天晚上,青年姑娘和媳婦都要陪著新娘,一起唱哭嫁歌。半夜三更時唱一次,雞叫頭遍又唱一次。

姑娘離家之前,年輕媳婦和姑娘們還要為難一下“麥戳”。一般都是在“麥戳”的脖子上掛一串馬鈴鐺,然後大夥手拉手圍著八仙桌跳舞,“麥戳”則帶著鈴鐺跳起舞來,聲音特別響。他要是跳累了,鈴鐺不響了,“照顧”他的姑娘還會幫他搖鈴鐺。

最後就是送喜神了,大家鬧了個通宵達旦後,新娘會被扶上“麥戳”牽來的馬上。這時,她會拉著兄弟和親人的手,哭著不願意離開。“麥戳”則要用錢、煙、酒把自己的馬鈴鐺贖出來,掛在馬脖子上。他的帽子會被姑娘們掛上花布條、辣椒、草繩,臉上會被塗上很多鍋底灰。可他還要笑著牽上馬匹在門口繞一圈,之後送親婆騎上馬繞桌子一週,“麥戳”就把新娘接走了。

五、父子連名制

彝族現在還保持著父子連名制,它是一種把父名與子名相連的命名制度,歷史非常悠久。據考證:它產生於母系氏族解體、父系氏族確立之後,產生的直接原因是母系社會轉入父系社會後,世系由按母系計算被改換為按父系計算。在這樣的情況下,採用父子連名可以確保父系血統按直系血親進行傳承,而且還能區分出直系親與非直系親。另一個原因是,這時候出現了私有財產,男性成為父系直系親屬中享有財產繼承權的人,所以父子連名制也就出現了。

父子連名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正推順連父子連名,也就是把父親的名字放在前面,兒子的名跟在後面,一般都是用祖父名字的最末一個字或二個音節放在兒子名的前面,以後又用兒子名的最後一個或二個音節再加在孫子的名字的前面,世代相連。第二種方式是逆推反連法父子連名,即兒子的名字在前面,父親的名字在後面,用父名的一個字或二個音節放在兒子名的後面。最後一種是冠姓連名法父子連名,即在名字之前或名字之後加上父親的姓氏。

彝族人都使用正推順連法父子連名的方式,父親名字的最後一個字通常都是兒子名字開頭的一個字。他們就是這樣父子連名,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在傳宗接代中,他們每隔九代要進行一次大祭祖,然後從第十代開始,各個家族支系之間就可以通婚了。通婚後,各氏族家支又以長子為首,將連名向下傳。

六、摔跤的傳說

撒尼族是世代居住於石林的彝族支系,有著風格獨特的語言文字、絢麗多彩的服飾、風姿豪放的民間歌舞、古老的詩文傳說、傳統的鬥牛鬥羊。直到現在,他們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