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後,無論是康、梁、譚等改良主義君主立憲的新政人士,還是孫、黃等革命黨人,無不選擇向日本學習,以為更適合中國。華源基金的早期留學生,通常是家境不好;後期的留學生,則多是因為華源基金的聲望和對歐美的瞭解所致。但那是民間輿論,清政府還是傾向於日本。
相對而言,日本陸軍的軍事思想很落後,但怎麼也比沒有受過系統訓練的我強。日本的軍校分為陸軍XX幼年學校、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很多學生都是從陸軍XX幼年學校畢業的,軍事素質比我強,然我並不在意,只是努力學習。“難道還能落後於小日本嗎?”儘管我從來沒有說過此話,但我就是這麼想的。1903年11月,我以多科第一,總分第一的成績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畢業。
我滿心歡喜的YY著日本天皇的賜刀。10月22日,校方突然通知我,我將作為清國學生單獨畢業授銜,以後,這會成為制度。我靠!我們一直和日本人一起上課考核,現在卻來個單獨畢業授銜。小日本也真能做的出來!一把破刀都捨不得。然,此事已成定局,一切爭執全無意義。我看著洋洋自得的永野教官,很恭謹地鞠了個躬,道:“知道了。我對貴國的武士道精神深表敬意。”永野的油臉漲得通紅,喃囁了幾句,就飛快地離開了。
畢業典禮那天,窪津義雄手持日本天皇的賜刀,得意洋洋。我毫不在意的衝他點點頭,那東西本來也沒什麼用處,不過是個唬頭。將來,我還不知要繳獲多少把呢?!而且,我現在仍然可以用這來炒作,比如說,我成績多麼多麼出色,所有科目名列第一,日本人迫不得已,將我和日本學生分開授銜。我說的基本是事實,到時候,讓別人一宣傳,仍可謀到我想要的職位。
我透過衛兵的檢查,將論文交給伏見宮親王,請他轉交給日本天皇。自然說話要有禮貌,我來自禮儀之邦,自己的素質不能因為外界因素而降低。
論文很簡單,大致有三個問題:一,中日之間的戰爭、戰爭程序和戰爭勝負;二,世界局勢及世界中心的西移;三,中日同盟。
第一個問題很簡單了,“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的三段論,傻瓜都知道。這樣的東西在十幾年後給日本,絕對是個叛國行為。日本軍方可以在行動前據此來進一步完善它的侵略行動。然而,此時中國與日本相比差距不大。只是在原來歷史上,日本在此後二十年間快速發展,而我國卻停滯不前。如今自然不會再有此事,也就是說,此三段論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但它有幾個好處:一,它反映了我的戰略眼光——想騙人總得有點兒真東西;二,它滿足了日本的自大心理,目前,中日差距不大,如果在甲午戰爭時,中國遷都再戰,獎勵善戰,盡斬逃官,日本的國力根本不可能支援到勝利,然帝后之爭決定中國必然失敗;三,在明智的人眼裡,會將我看得低一點兒——認為我言過其實。
我在這個問題的最後寫道:“……日本的失敗是註定的。退一萬步講,日本慘勝,也無力在短時間內——十年以內,消化掉勝利果實,在內部的抵抗和外部的干涉下,將日本軍力消耗在這廣袤的土地上。
無論如何,中日之戰,兩者都不會勝利。
……”
然後,我分析了世界局勢及世界中心的西移。世界局勢就不細說了,大家自己看資料。“……
歐洲已經成為世界的中心。這裡的決定影響全世界,這裡的局勢決定全世界。誰掌握了歐洲,誰就掌握了世界,成為世界規則的制定者。無可辯駁,現在的世界是一個西方的世界,一切規則都由西方國家制定,也必有利於西方國家。
無論中日之戰的勝利者是誰,他都將是東方文明的繼承者,西方世界的挑戰者。難道西方國家會坐視不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大家不要鄙視我,適當的馬屁是必要滴)
……(這裡我談了一下干涉的各種手段。)
中日結盟,首先,它必然是個秘密同盟——這是東西力量對比決定的。
……(我在這裡預測了未來的歐洲主導權爭奪戰——世界大戰的本質就是如此。)
中日同盟經過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發展,將具備挑戰西方世界的實力。退一步講,也可以統治亞洲,參與世界規則的制定。
……
中日同盟的領導者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實力是唯一的標準。但無論哪一個國家成為這個領導者,都無法忽視另一國家的利益。也就是說,兩國都將成為世界規則的制定者,都將成為世界上具有重大影響的幾個國家之一,都將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