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5部分

可以論調為郡縣書吏,我還打算設立‘蒙’學,由這些士子擔任教學,你們覺得如何?”

眾人大笑:“使君高見,我等佩服!”

“嗯,對了,這一次參加遴選的郡望士子可有名錄?”

沮授微微頜首,“已經使人謄抄出來了”。

“名冊一定要儲存好,這可是緊要物事,必有大用!”

沮授雖然不明所以,卻還是應諾下來

第七百三十一章結果

朝廷公開取士,短短几十日的功夫便有八萬士子湧往下邳,訊息傳出,天下皆驚。;:。

八萬士子是一個什麼概念?

整個大漢朝,識文曉字計程車子不過四十萬上下,李賢只用一個“公開取士”的名頭就吸引了二成計程車子,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李賢把持的朝廷已經得到了絕大多數郡望豪族的承認。

無論各地的豪強願意與否,李賢的地位都已經堅不可摧。

接下來,只要公開取士的過程不出什麼大的紕漏,李賢將一舉收斂人心!

毫無疑問,公開選才,利大於弊。

河東,曹‘操’不再猶豫,他照葫蘆畫瓢,也開始施行“選才為官”的制度,不過,連番戰敗,曹‘操’的聲望早已經一落千丈,除了本地士子之外,幾乎沒有外人參與。

同樣是選才,響應者卻有天壤之別。

李賢成功了,曹‘操’卻有東施效顰的跡象。

前車之鑑猶在眼前,江東孫權不敢大意。

這一日,孫權召集麾下文武大將,正在分析“公開取士”的優劣。

“諸位,我聽說曹‘操’也在開科選才,收買人心,不過,參與計程車子寥寥無幾,簡直丟盡了曹‘操’臉面,我江東畢竟比不得徐州,諸位覺得,我們能否公開選才?”

張昭正‘色’道:“使君,‘交’州新定,若是公開取士,必可收斂人心”。

“可是,地方大權俱為望族把持,公開取士,會不會引發他們不滿?”

“使君寬心,公開取士,名義上是給了寒‘門’士子一個機會,可仔細考慮,這也是在拉攏郡望大族呀”

孫權猶疑不定,“子布何出此言?”

張昭緩緩道來:“大漢立國以來,郡望大族一直是統治地方的基礎,這一點李賢不會不知道,可是他依舊敢丟擲取士這一決策,為何?就是因為李賢已經看透了天下人!公開取士,名義上公平公正,可實際上呢?遴選者必須熟讀詩書,否則的話就算他們參加選拔,也不可能高中”。

孫權微微頜首,張昭的分析極為透徹,很有道理。

張昭緩了片刻,又道:“使君,數百年來,寒‘門’書生少,郡望士子多,普通百姓因為家境貧寒的緣故,幾乎很難擁有淵博的知識,他們只能透過拜師等有限的方式來增加自己的知識量,可是,大族子弟就不同了,只要他們願意,他們隨時可以從家中的藏書中找到大多數先賢文章。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郡望士子可以更輕鬆地學習,只要他們不是蠢笨之徒,自然可以取得遠勝於寒‘門’子弟的成績,當然了,真摯學識淵博的寒‘門’子弟必是聰慧無雙之輩,因為他們為了學習付出了常人難及的代價”。

孫權連連頜首,便是周瑜等人都覺得張昭言之有理。

只不過,還是有人提出了質疑:“李賢公開選士,是因為他有天子的名頭,師出有名,可是,我們江東卻沒有那樣的條件,如果一味照搬,曹‘操’的前車之鑑猶在眼前呀!”

張昭不以為然:“公開選士是一記妙招,這一點毋容置疑,曹‘操’之所以失敗,只是因為他三番兩次敗於李賢之手,地位岌岌可危,郡望豪族不想在他身上‘浪’費‘精’力罷了”。

“曹‘操’聲望不佳,確實沒了號召力,可是,子布如何肯定我江東不會如此?”

“昔日,黃巾‘亂’中原,數百個郡望豪族南遷江東,他們多是書香‘門’第,只要能夠取得他們的支援,此次必可大功告成”

眾人沉‘吟’不語,江東確實有不少南遷大族,他們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掌握足夠的話語權,如果此番孫權丟擲橄欖枝,說不定這些大族真的會全力相助!

周瑜思來想去,覺得張昭所言句句在理,於是,他抱拳說道:“使君,我贊同子布所言,公開選士,勢在必行”。

“沒錯,我也覺得子布說的有道理,使君,一項舉措而已,就算沒有成效,我們也沒有損失什麼,反之,如果真的有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