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城下,冀州軍盡顯疲態。
為了奪取城池,袁紹手段盡出,什麼地下‘穴’攻,城外水攻,可是,無一例外,青州軍總能見招拆招。
又過了三日,軍中糧秣即將見底,袁紹‘陰’沉著臉,四下裡搜刮糧秣的隊伍杯水車薪,僅僅能夠滿足本部所需。
漢末這時候的生產力極為低下,一畝地產糧也不過百十來斤而已。
這百十斤的收穫在‘交’完賦稅之後,留給百姓的只有兩三成,甚至更少。
就算李賢沒有堅壁清野,袁紹大軍也難以搜刮到足夠的糧秣,除了真正的豪族之外,百姓的存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米粟填飽肚子,無論是軍卒還是鄉民,都難以保持絕佳的戰鬥力。
冀州軍卒也就罷了,他們跟著袁紹南征北戰,忠誠度無可挑剔,可那些鄉民營中的鄉民就差的遠了,他們之所以願意拋家棄口,多半是受到大軍裹挾,不得不從。
幹最累的活,吃最差的東西,鄉民們滿腹怨言,可是,四下裡俱是冀州大軍,鄉民們根本不敢反抗。
只要有一絲活路,鄉民便不會鋌而走險。
可是,如果連一口飯食都沒有呢?要是在青州軍填不飽肚子,只怕鄉民長久以來受到的壓抑會在一朝迸發出來。
自古以來鄉民愚昧,他們從來不會有什麼遠見的卓識,他們只計較眼前的利益,只要能夠填飽肚子,那麼一切都好說,反之,若是讓他們食不果腹,只怕揭竿而反是早晚的事情。
袁紹帳下計有五萬鄉民,這些人擔負著大軍的日常運轉,不可或缺。
麾下鄉民的秉‘性’袁紹早已經有所瞭解,正是為了防止愚民壞事,所以他才令麾下密切關注鄉民營的動向,確保第一時間掌握任何的風吹草動。
此時,麴義將青州軍的動向彙報完畢之後,話音一轉,又提到了鄉民營中的訊息。
“這幾日不知道誰將營中缺糧的訊息散佈了出去,冀州的鄉民還好些,他們覺得使君有能力帶領他們渡過難關,到沒有傳出什麼流言蜚語,可那些幽州降卒就有些蠢蠢‘欲’動了,不過我已經命暗衛嚴加監視,絕不會讓他們生出事端”
袁紹咬牙切齒,嘴裡道:“如果有必要,我給予你殺一儆百的權利!”
什麼叫殺一儆百,就是說,只要麴義認為鄉民營中有人威脅到了鄉民營和睦穩定的局面,便可以無需奏報,當場擊殺。
換言之,就是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袁紹從來不是個‘婦’人之仁的人物,眼下他雖然留有後手,可面臨的局面依舊險峻無比,一著不慎就是全盤皆輸的局面。
這時候心慈手軟,那就是將十萬大軍置身於危險境地。
幽州降卒俱是公孫瓚麾下兵馬,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