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本來想如同歷史上那樣任命鄧芝為趙雲的參軍,以重現他們歷史上共同搭檔而產生的榮光。
後來呂布轉念一想,歷史上鄧芝和趙雲搭檔時,趙雲已經五十多歲了,鄧芝也五十多歲了,兩人都是曉暢兵事的宿將,所以搭檔在一起,配合默契,不會出什麼問題,但現在趙雲跟隨呂布三年,逐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將,但鄧芝只是縣吏出身,還沒有經歷過陣仗磨練,現在驟然讓他做一個師兩萬人的參軍,有很大可能幹不好,又會破壞他跟趙雲本來可以建立起的搭檔友誼,不妥。(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571章 分裂的荊州
呂布深深地看了一眼面前的鄧芝和李嚴,都太年輕,不可拔苗助長,還是要循序漸進地培養他們。
呂布之前提拔年紀輕輕的郭嘉負責情報工作,現在都有幾分後悔,郭嘉雖然足智多謀,但他年紀太輕,缺乏經驗,驟然領導一個覆蓋整個大漢的龐大情報組織,捉襟見肘,再加上他個性疏懶,任性放曠,很多情報工作都沒有及時傳達,造成了一定的損失,還好呂布隨後得到了四十多歲老成持重的賈詡,有賈詡負責軍事情報組織,郭嘉轉為分析情報,呂布的情報組織才告別了無序的狀態。
呂布在過去的三年內,對很多歷史名人都存在嚴重的拔苗助長,把一個從未帶過一百人的名人驟然任命為負責四千人的旅帥或負責兩萬人的師帥,如徐晃、太史慈、趙雲皆是如此,結果這些歷史名人有不少人都顯現出不勝任的狀態,幸好呂布有完善的培訓體系,督促各級將領勤習兵法和帶兵條例,經過三年的磨礪,這些被呂布拔苗助長起來的歷史名將們終於成功出師,可以獨當一面,但這三年來他們也犯了不少錯誤,不然呂布的勢力可能比現在還要壯大。
呂布吸取了這三年內拔苗助長的教訓,把徵辟來的歷史名人都從適合他們的基層做起,但為了不至於讓這些自視頗高的歷史名人們灰心失望地認為呂布小覷了他們,呂布都會逐個傾談。給他們花了一個遠景畫餅,說對他們寄以厚望想對他們委以重任,但他們現在不論是能力還是經驗資歷上都無法肩負這個重任。必須要踏踏實實地一步步做起來。
呂布任命鄧芝為近衛師教導旅一營參軍,跟李嚴一樣接受培訓並逐步參與實戰。
本來李嚴的武藝不錯,按照演義的標準來算。勉強能擠進一流武將,但呂布更想把他培養成一個參軍或治政人才,畢竟以後的戰爭會越來越少,國家的長治久安更需要治政人才而不是戰爭人才。
呂布得到了李嚴和鄧芝後,心裡甚是欣喜,他按照郭嘉、賈詡的建議,沒有繼續進軍,而是停駐在新野城外。等待荊州內部的變動,呂布從襄陽安插的軍情司特工處獲悉,袁紹麾下的外地文臣武將與荊州本土文臣武將的矛盾愈演愈烈,已經演化到了白熱化的狀態,呂布若是一鼓作氣地攻過去,會迫使兩方聯手禦敵,若是呂布按兵不動。則會讓那些荊州本土文臣武將們心生別的念頭。
果然不出郭嘉和賈詡的預料,呂布十萬雄師按兵不動,讓荊州內部開始分裂,而且荊州外部某些半獨立武裝勢力也前來投效呂布。
數十日前,袁紹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袁紹只跟二十多名親信逃回襄陽城,襄陽本地許多世家豪強是又驚又喜,他們驚訝的是中央軍的強大戰力和袁紹軍的不堪一擊,他們喜的是袁紹從外面帶來的汝潁士人可能再也無法乒他們了。
袁紹從韓馥手裡奪取荊州,迥然不同於劉表單騎入荊州必須要靠本土世家,袁紹是帶了南陽人逢紀、許攸和潁川人郭圖、荀諶、辛評以及冀州人審配還有很多汝南鄉人為他羽翼,這些人皆是世家出身計程車人,他們幫助袁紹順利奪取荊州,袁紹要照顧到他們的利益,必然犧牲了本地世家的利益,而逢紀、郭圖、許攸、審配等人都是私德很差貪得無厭之輩,他們得袁紹支援,更變本加厲地侵犯起荊州本地世家如蒯家、蔡家、黃家、馬家、龐家的利益,蒯家、蔡家等本地世家雖然迫於袁紹的名聲與軍威,勉強跟袁紹合作,但一直非常不滿那些南陽、潁川、汝南士人對自己利益的侵害,外來士人跟本地士人之間因利益分配不均而顯現出來的矛盾在袁紹這個喜歡搞平衡的主公統治下一直不得調解,愈演愈烈。…;
袁紹依靠逢紀、許攸、郭圖、荀諶、辛評、審配等人順利奪取荊州的,所以對他們言聽計從,對這些私德有虧的謀士們言聽計從後,便在他們的忽悠下,對本地世家士人便沒有多少信任,之所以還給蒯家、蔡家、黃家、龐家等世家人物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