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3部分

政治危機,也大略消弭。仁宗對於改革的興致,已漸冷漠和淡釋。富弼為了避嫌,請求出使邊地。范仲淹也自知無趣,帶職去視察河東與陝西。

宰相章得象和副相賈昌朝,當初曾附和過范仲淹的新政。但在實際執行中,他們卻陽奉陰違。待到新政受挫,革新派遭誣,他們便立即轉向。範、富離京之後,他們索性與保守勢力聯合,對范仲淹等人落井下石;並透過臺官,製造新的冤案,將在京的革新人物一網打盡。

慶曆五年初,曾慷慨激昂,想勵精圖治的宋仁宗終於完全退縮,他下詔廢棄一切改革措施,范仲淹和富弼被撤去軍政要職。實行僅一年有餘的各項新政,也先後紛紛取締。京師內外的達官貴人及其子弟,依舊歌舞喧天。范仲淹革除弊政的苦心孤詣,轉瞬間付之流水。

呂布當年看了范仲淹這些改革,發現沒有一條是錯誤的,若能按照這樣去搞,至少能讓北宋延長一百年的壽命,可惜既得利益集團的反撲太強大了,連宋仁宗都抵抗不住。

呂布想到某個朝代連搞個官員財產公示制度都搞了好多年搞不成,某些人掛在嘴邊的體制改革都流於空談,足見官僚既得利益集團的強大,很顯然,在東漢末年,亦復如是。

還好呂布現在已經牢牢地掌握了槍桿子和筆桿子,就可以如某些鐵腕政治人物一樣殺伐果斷,銳意推行自己的政治改革。

不過眼下袁紹、袁術、陶謙、劉璋、劉備、曹操尚未剪除,大敵當前,並不適合推出太激進的改革。

呂布讓華歆、王朗、田豐謹慎行事,只把那些中小世家的冗官庸吏子弟清除出去,那些會引起巨大反彈影響穩定的暫時擱置不處理,等外敵剪除乾淨了再動手不遲。

再說殺雞給猴看,除了那些中小世家子弟,也會讓那些大世家的子弟們老實一點!

第706章 裁軍精兵

呂布現在對冗官問題勉強還能承受,他現在有點吃不消的是冗兵。

呂布現在有指揮本部近衛師四萬人馬,下面有高順、張遼、黃忠、趙雲、張頜、徐晃、徐榮、閻行、太史慈、鞠義、朱靈、魏延、閻柔、田豫等十五個師的中央正規軍,加上甘寧的黃河水師、呂岱的渤海水師,共有三十六萬人馬,此外還有于禁的青州兵團、臧霸的徐州兵團、魏延的豫州兵團、張燕的太行兵團、張任的荊州兵團,每個兵團都有兩萬多脫產精兵,此外還有皇甫嵩、朱儁的四萬人馬,還有馬騰、班榮西域都護府兩萬多人馬,此外還有秦誼的遠洋水師,加起來一共有五十二萬人馬,這些人馬雖然都有駐地屯田,但因為經常要調動,他們從屯田上自給軍糧的比例不到兩成,遠遠小於呂布的預計。

若是算上各州郡半脫產的建設兵團護田兵、半脫產郡兵,加起來足有百萬之眾,而呂布轄內民眾現在只有三千多萬,雖然一比三十的軍民比例要比秦朝的一比二十要低不少,但呂布追求的是大漢永遠昌盛繁榮,而不是秦朝的二世而亡,不可能一直那樣窮兵黷武,要是像是秦朝那樣下去,遲早是民生凋敝,民不聊生,揭竿而起,這不是呂布想要的結果。

在此之前,田豐、沮授、董昭、韓浩等人屢次進言:“主公,我們現在保有的脫產軍人數量太多,軍費開支太高。而且軍民比例過高,可用勞動力嚴重減少,影響了地方農、牧、工、商各業的發展。”當時呂布一心謀求儘快統一大漢疆土,根本沒聽進去,後來微服私訪看到自己那全民皆兵政策的漏洞,呂布開始醒悟。

當呂布把四周的隱患暫時掃平後,又當王朗、華歆到達鄴城後向呂布再次進諫過這個問題後,呂布開始認真地考慮起這個問題:“兵馬眾多並不一定能打出勝戰,兵馬少並不一定就戰敗了,不然就不會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的傳奇了。不然北宋的冗兵就能幫助趙宋王室守住開封了。”

冗兵這一點上,宋朝留下的教訓最深。宋朝搞募兵制,兵農分離,兵民各司其職,各從其便,各得其利,跟後世的募兵制度都一樣的,但因為宋朝動不動就招募饑民、流民入伍,發配罪犯充軍。鼓勵軍人子弟繼續從軍,宋人當兵很容易。似乎誰都能入伍,可要退軍就難了,因為律法規定退軍至少要到六十一以上,這樣一規定,軍門一入深如海,進則容易退則難,這易進難退的軍制,帶來的惡果便是,軍隊老齡化。軍隊素質低下,新老更替週期長,軍隊數量極易膨脹,北宋滅亡時期的兵力比開國時多五倍,但戰力卻低劣很多。

北宋的冗兵不守國的教訓,在隨後的明朝、清朝、民國都陸續上演。

呂布吸取古往今來的類似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