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弱屯田,這樣一來他們的實力在討伐黃巾中越發壯大,還好暫時他們的實力還沒有壯大到足以威脅呂布的程度,呂布為了對抗坐擁荊州豫州而不可一世的袁紹,還是選擇暫時扶持曹操、劉備,當然呂布還是讓軍情部密切留意曹操、劉備的動向,若有他們有跟袁紹勾結或對呂布產生敵意,呂布便以雷霆手段殲滅之。
既然曹操、鮑信、劉備暫時靠不上,呂布只好另尋他法來遏制袁紹勢力,不能只是指望孫策、袁術、土燮在東方、南方的遏制,呂布這邊也要做點什麼。
呂布與眾謀士檢視兗州、豫州一帶的地圖沙盤,呂布覺得不能放任袁紹、劉表那樣自由自在地發展,他便派了二人深入袁紹、劉表的腹心。
第一個人便是智勇雙全的黃蓋,呂布表他為潁川郡都尉,讓他帶一千名中央軍精銳將士,化整為零,扮作難民,潛回潁川郡,聚攏孫堅被打散的舊部,並收編潁川郡附近嵩山山脈上的山賊,利用當地複雜的地形,對袁紹進行襲擾,遵奉的是呂布教給他的十六字方針“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進而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
呂布知道冷兵器時代的游擊戰跟後世熱兵器時期的游擊戰大相徑庭,冷兵器時代的游擊戰,受當時的社會背景及整個軍隊的裝備、訓練侷限,不足以取得後世游擊戰術所能取得的成績,游擊隊人數少了,不足以攻堅、不足以固守、不足以威脅敵人後方,不能構成對敵人相對大的威脅以吸引敵人調動兵力,作戰需要相當的戰鬥時間且能殺傷敵人數量極為有限,人數多了,給養上容易出現問題,又容易被對手發現進而圍而殲之,畢竟是在敵人的腹心活動,即便是後世某勢力依靠游擊戰而發家,並不是游擊戰的成功,而是那個勢力施政綱領和政治工作的成功。
呂布思慮再三,從中央大學堂軍事學院裡面派了數十名專門修習游擊戰術的學員過去,又派了數十名參軍前去,在潁川山區宣傳“均田免役”的政策,同時將中央軍軍規裡面規定的所有贏得民心的舉動全都因地制宜地執行,賣力地拉攏山區周圍那些窮苦百姓,依託潁川當地窮苦民眾的支援進行遊擊戰術,同時大規模裝備弓弩,以遠距離襲擾攻擊為主近距離攻堅為輔,如此便能堅持到呂布大軍到來。
因為潁川靠近河南郡洛陽城和滎陽郡,在未來一年內,洛陽城裡必有變故,到時候呂布便可以輕取洛陽城,一旦拿下洛陽城,控制了河南郡和滎陽郡,黃蓋這支四五千人的游擊隊伍便可得到源源不斷的支援。
呂布對黃蓋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在潁川郡山區裡堅持半年,半年之後便會雲開霧散,一切光明。
黃蓋一開始自然是不願意為呂布效力,但這是呂布的硬性條件,孫策只得懇求黃蓋留在鄴城為呂布效力,黃蓋無可奈何,只好暫在呂布麾下效力,但他打定主意,一旦少主謀求自立的時機成熟,他黃蓋便領兵南下,跟少主匯合,黃蓋的主意想得挺好,但中央軍的體系非常嚴謹,即便是游擊隊伍也都是按照旅、營、隊、兩、伍的編制,裡面所有軍官的任命都必須要要由各級參軍稽核,中上層軍官必須要由鄴城軍務院審批,各級參軍統領下的憲兵除了負責執掌軍紀之外,還負責各級將領的警衛,憲兵們都是中央軍嫡系將士,即便是黃蓋想自己一個人逃亡江東都難,更別說領著軍隊叛逃了。…;
呂布相信,終有一天,黃蓋會死心塌地為自己效力的。
第二個人是智勇兼備的魏延,他是汝南人,呂布便表他為汝南郡尉,命他領一千勁卒,潛回故鄉,聯絡汝南郡內的黃巾賊周倉、廖化、劉闢、裴元紹、何儀、黃邵、何曼等諸多杆子。
黃巾餘黨肆虐袁紹的老家汝南郡,劫殺不少世家人物,所以袁紹對鎮壓黃巾軍不遺餘力,同時因為有許多世家支援,袁紹不缺人力,所以不像呂布、曹操那樣收編黃巾軍擇其精銳入伍、擇其老弱屯田,袁紹只有一個字殺,就像歷史上袁紹大破黑山軍一樣,屠其屯壁,大肆殺戮,使得汝南黃巾人人自危,本來有心投靠袁紹的也都紛紛舉兵反抗,但懾於袁紹勢大,不得不潛入山中,暫避其峰。
魏延回到老家,原本化整為零潛入汝南的一千中央軍勁卒化零為整,在義陽彙集,魏延招攬不服袁紹統治的鄉人,聚齊兩千多人馬。
待袁紹發兵來了,魏延領著人馬去了伏牛山一帶,拿著鄴城朝廷的詔令,面見了周倉、廖化、劉闢、裴元紹、何儀、黃邵、何曼等大小黃巾頭目,根據他們人馬數量封他們為中郎將、校尉之職,並厚賜金銀,這些黃巾渠帥甚感呂布的厚意,又痛恨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