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突圍出瀋陽,都是不要命得在阻擊。因此就算明軍實力一下增強了好多,但要想回到東門,還是要花不少時間。
東門的區域性形勢,一下對明軍嚴峻起來。明軍將士在近戰中會損失多少不知道,比這更為關鍵的是,就算犧牲了許多明軍將士,能不能攔住建虜,都是未知數。
全城的焦點,都集中到了瀋陽城東門。
第七百六十九章 關注
瀋陽城的戰事如火如荼,牽動著知道此戰事的許多人的心。
朝鮮漢城,朝鮮國王和君臣就在商議有關明國的事情。
“殿下,運載明國接受釜山的水師船隊已經出發前往明國登州了。”領議政洪翼漢高興地向國王李溰稟告道。
“好,總算了了孤一樁心事了。”李溰聞言,終於鬆了一口氣,感嘆道。
建虜所留的後遺症一直嚴重影響了朝鮮的民事,即糧食不足的事情。而去年冬季只下了一場小雪,讓朝鮮君臣都為之擔心,今年的收成怕又是歉收。
現在明國接受釜山的事情已經塵埃入定,以後朝鮮就能少一部分負擔了。李溰想想,又叮囑洪翼漢道:“那些去年凍死的人就清理出釜山,免得給明國使者看到了不好。另外再分一部分災民過去,讓明國分擔一下。”
“是,殿下。”洪翼漢答應一聲。沒想到大明會耽擱到今年才接受釜山,原本驅趕過去的那些老弱婦孺死了一大批。
現在再驅趕過去的都是已篩選過一次的百姓了,如果朝鮮糧食足夠的話,李溰都不想驅趕了,因為這些都是有一定勞動能力的人。
左議政尹集猶豫了一下,還是給李溰潑冷水道:“殿下,釜山一事怕還會存在變數。”
李溰一聽,心中一緊,當即看向尹集問道:“水師都出發了,為何有如此一說?”
“殿下您想,明國要了釜山,不就是為了能流放建虜到蝦夷地去麼?要是明國沒打贏這場戰事,或者被建虜跑了,那豈不是沒人可以流放,這釜山就成了明國的雞肋。到時候,明國會出多少物資來養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