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顧大人的名字,笑道,“弟弟這一扔倒是大氣,也不怕辜負了顧大人的一片好意?”

林瑤對這個新來的弟弟很是喜歡。

她覺得這個面容清秀看上去弱不經風的傢伙表面上看起來大大咧咧的,但實際上倒出人意料的有些可愛。

看到信封上顧文炎三個字,她就明白了剛才那一丟意味著什麼。

要來一州總督的推薦信,卻又這樣輕易地棄之不用,倒真是個有趣的人。

不過眼前這位倒還的確有真才實學,並非是非要走捷徑不可的那類人。

據自己父親說,陛下說起林甫回京這件事情的時候,也是笑罵道,“一句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就讓顧文炎推崇成這樣?去去,你們家的”仁義不施“明天怕是要到了,回去好生招待著。”

帝君嘴上這般笑罵著,還把林甫戲稱為”仁義不施“,但臉上的笑意卻是絲毫不加掩飾。周朝實在是缺文人啊,他曾在周曆四年和六年加試”恩科“,為讓更多學子獲得機會。

後來停止了恩科,並不是因為朝廷已經招納到了足夠的人才。而是商末的混亂統治再加上十餘年的諸侯紛爭造就了極差的讀書環境,許多大儒死在戰亂當中,而新生代根本沒有好的環境,不少人甚至被迫投筆從戎,可以說統統是發育不良。

眼下週正處於根本性的青黃不接當中,根本問題是完全沒有足夠的好人才,這並不是加試恩科可以解決的問題。就連徐州總督顧文炎,還是他從商朝大獄裡搶救下來的。

他帶兵攻破商皇朝都城的時候,監獄裡已經好幾天不給飯吃啦。文皇知道商朝的暴君素有把文臣下大獄的習慣,幾乎是筆直著衝進監獄裡,這才救下來好幾位老人家。

現在的當朝內閣首輔夏彥,徐州總督顧齡等人,全都是同一批獄友,被周文皇救了下來,現在都是當朝一品二品的大員。

這一方面表現了周文皇的英明果斷,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周實在是人才短缺啊,這才不得已大批次使用前朝官員擔任如此重要的位置。

林甫如此被顧齡看中,文皇很高興,他覺得這是一個鼓舞天下年輕士子的好機會。活生生的例子就擺在你面前,一位不到二十的年輕人,在我周平定天下之後通曉經史子集,治國策略。

能在十四歲之齡總結出前朝興起和失敗的原因,並總結為一句精煉濃縮的話,”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

這件事不僅可以用來重振天下莘莘學子的讀書風氣和信心,更是周國泰民安的象徵,民生不安,何以出這樣年紀輕輕便如此驚才豔豔的少年天才?

“這是大幸,國之大幸,更是陛下英明神武的體現!”張公公很是適時地插嘴道,一連串馬屁拍得周文皇舒舒服服地從御書房起身向御花園去了。

皇帝實際上還是比較關心林甫的才學的,他每次都是第一時間派人把林甫所答的卷子翻了出來,帶回京城。

看了之後自然是大受震動,某一世連賈誼寫出《過秦論》的時候皇帝就大受震動,此間自己以十四歲之齡作(改)出了這篇政論散文,皇帝的震驚肯定只多不少。

《過商論》改的很好,林瑤看到了之後自然也是很感嘆,只不過在她看來政論散文好歸好,但並不是很吸引她。

陛下給了林盎一份手抄版的考卷,林瑤作為京都有名的才女自然也來湊趣看了一看。這一看就看到了林甫鄉試的時候所答的五言八句詩。

說起來,林甫考鄉試的時候覺得出人意料的累。不過這倒也正常,按照科舉的制度類比某一世的考試,平日裡讀書就相當於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

考童生就是中考,這鄉試可就相當於高考了,理論上說前世的高考絕對比鄉試是要簡單的。

這鄉試還不是一次考完的,第一場要靠四書節選各一段,外帶一首五言八句的詩,第二場考五經各一道,第三場還要結合時政寫一篇議論或者見解。

《過商論》就是林甫第三場的答卷,也正是這張卷子,讓他被顧齡一眼看中,題為解元。

鄉試是一州之事,這個解元就等於是某一世的省高考狀元,可見穿越的力量是很偉大的。

第七章 逛詩會

林瑤和木子的愛好倒是有些像了,見到了自己先不問別的,直接是提起了林甫初試時答的那首五言詩,《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