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部分

欄柵示眾,這才逐漸平息下來。

郭從義的兵跑到郭從義哪兒投訴。郭從義去找王峻。王峻心虛,他是假傳大令的,郭帥沒說這話,是他自己編的,只好支吾以對。郭從義不知就裡,認定是趙匡胤在郭帥面前搗他的鬼,因而暗下里和趙匡胤結下了樑子。

回頭說說,郭帥和王峻領著一班將領,直奔後宮謁見太后。太后得知皇帝死信,自是傷心。見到郭威,王峻等人,又不免惶恐慚愧。

郭威奏道:“皇上遇難,但仍應以國事為重。如今朝中無主,就請太后臨朝聽政,百僚聽教令而行。”

太后聽了,一時也難揣度郭帥心意,不敢多言,只說:“哀家一介女流,不諳國事。凡大事郭帥可暫傳哀家之令,與朝廷諸臣共議施行。唯目前應先為故主發喪舉殯,再另擇嗣立新君,此實為當務之急要。”

一時間,鄴都南下諸將盡皆鬨然。都說:“妄殺無辜,禍國殃民,自取其咎,如此皇帝,死不足惜,怎麼還配得起這等大葬?就用庶民禮葬也就罷了。”

郭帥嘆道:“君儘管不君,但我等臣不可不臣,但求得到國家安泰,四海平靜,用什麼禮葬,諸位又何必計較呢?”

此時郭帥聲望,盡蓋朝野,又有誰不聽從?於是,又傳太后懿旨,命太師馮道及百官入朝,共議處分讒臣及選立新君之事。

接著,郭威下令:處分讒臣事務,由王峻負責。鄴都南來諸將,紛紛四出搜捕,那蘇逢吉,李業,劉銖,閻進卿,聶文進,後匡贊,郭永明及李業的同宗兄弟李洪建,李洪信等人,凡是有參與共謀殺害楊邠,史弘肇,王章等諸位大臣者:策劃殺害郭威,王峻等大臣家屬者:策劃及派人前往鄴都暗殺諸位將領者,一個不漏,統統捕捉歸案,就在開封府衙審處,除李洪建,李洪義未助紂為虐,不於追究外,其餘眾人一律斬立決,懸首午門示眾。

因見郭威進京之後,並無篡立之徵,馮道的膽子就大起來了,立嗣之事,馮道便說:“國不可一日無君,既然太后已降懿旨,不若我等明日進宮謁見,就請太后明示由哪一位皇裔繼承,豈不更好?”

眾人聽了,不知就裡,覺得這話不錯,都異口同聲贊成。郭帥聽了,知道內有文章。這馮道分明是忌著自己可能擅權選立,把大權纂在自己手裡,把持朝政,因而說向太后請示,郭帥看在眼裡,心中老大的不痛快。但一時也不好說什麼,便答應了下來。

次日早朝,郭威便會同馮道,同進後宮,請太后降旨明示。

原來太后見郭威率師入京,亦以為他一來就要謀朝纂位的。如今見他不但未行篡奪,凡事還要進來請示,以為他是忌著劉家勢大,不敢篡位,也就大起個膽子來,終究是婦道人家,女流之輩,不知天高地厚,反倒把喪子之恨,殺兄弟之仇都計較起來了。心想:承祐縱有千個不是,到底也是一國之君。承祐之死,禍因也全在於你郭威。再說:我李家在朝中的權貴,也幾乎被你剿殺殆盡,殺子之仇,滅弟之恨,都是永難消除的。你今天不殺我,也*天殺,倒不如趁你今天還不敢公然篡逆之時,我拉上一兩個親信到身邊,別讓你郭威獨攬了大權。

因見郭威事事都讓馮道走在前邊,滿以為這馮道有用,這次見郭威又偕馮道一齊來請示,於是也就大著膽子,姑且一試,就只宣了馮道一人進後宮,共議立嗣大事。

馮道奉詔,在後宮與太后共議了半天,最後,竟是在太后授意下,擬出了一份懿旨,馮道出了後宮,竟沒把這份懿旨先交郭威過目,卻偕同他同出朝廷,徑向百官宣讀。

這份懿旨大意是說:河東節度使劉崇,許州節度使劉信,都是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徐州節度使劉贇,開封尹劉承勳,都是高祖的兒子,如今都是位居要職,具有才幹,你們朝廷百官可在這五人當中選擇適合者作嗣君的人選……

百官聽了,都道是郭帥與馮道一塊兒到後宮在太后面前商定的,故而並無異議,齊道:“既已議定,我等並無異議,就照懿旨行事就是了。”

馮道聽了,這才把懿旨交與郭威,說:“按太后所選,置於首選位置的是河東節度使劉崇,既是眾官皆無異議,郭帥你看是否照此行事?”

郭威聽了,接過懿旨,看也不看,回過頭來笑向眾官道:“太師此言差矣,此次立嗣之事,乃太師在後宮親聆太后明訓所定,老夫並未參與。就是這一書懿旨,都是太師在太后面前所寫,老夫也是如今才得以看到的,既然如今百官又皆聽從太后裁處,太師自行辦理就是了,又何須諉責於老夫?”

階下的文官聽出郭帥話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