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主任將兩條煙遞到我手上:‘吶,煙你拿回去,明天你或小夥計直接去貨運辦公室找我。別說兩個車皮,就是10個也批給你。’我愣住了。”這是王石對當時場景的回憶。
隨後,那位姚主任又對王石說:“我早注意到你了,你不知道吧?在貨場,常看到一個城市模樣的年輕人同民工一起卸玉米,不像是犯錯誤的懲罰,也不像包工頭。我覺得這位年輕人想幹一番事業,很想幫忙。但我能幫什麼呢?我搞貨運的,能提供幫助的就是計劃外車皮。沒想到你還找上門來了。”
對此,王石後來在自己的傳記裡有如下記述:
透過這件事,我悟出一個道理:在商業社會里,金錢不是萬能的,金錢是買不來尊重和榮譽的,而貨運主任對我所訴求的正是後者。貨運主任的精神需求很簡單:欣賞這位城市年輕人的做事態度和吃苦精神,願意無償伸出援助之手,從支援行為中獲得精神的滿足感。既然是在做令人敬佩的事業,為什麼還要透過物質的訴求,直白地講,用行賄手法來獲取計劃外車皮呢?
人的需求是兩個層面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前者可以用金錢和物質來滿足,後者則不然。人與人的關係也有兩種,一種是*裸的物質關係,另一種是尊重和榮譽。既然人有兩面性,何不用自己的行為引發他人精神層面的共鳴呢?想想送煙的動機,不禁讓我汗顏!
想通了,也清楚了經營企業的底線:絕不行賄!
4.猶鬥破產邊緣
1983年,也就在王石做飼料生意第一年的8月,一個意想不到的打擊給了王石措手不及,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破產邊緣的困獸猶鬥”。
起因緣自香港媒體的一篇新聞報道:雞飼料中發現致癌物質。這個報道立即在一向注重養生的港人中間發酵。幾乎一夜之間,香港人不再吃雞肉,改吃肉鴿。
這種結果的影響令王石心生觸動。珠三角出口香港的肉雞在瞬間失去了市場,而飼養主當然也不再購買飼料養雞,飼料廠也暫時停產。更令王石不能忘記的一幕出現在正大康地:“剛孵化出來的種雞苗成千上萬只地推送進焚化爐燒掉!”
真是今昔兩重天。隨即,王石飼料組一度暢銷的玉米也成了滯銷貨。
更令王石坐立不安的,是鐵路在途的近千噸玉米還在陸續抵達筍崗北站。“車站的倉庫塞滿了玉米包;站臺也碼滿了玉米堆;裝玉米的車皮仍在抵達,沒地方卸貨就臨時甩在鐵路邊上……通知到貨的車皮數量在不可遏制地增加著。”
這其中,一些發貨單位也將原來計劃內發往香港的玉米,因香港方面不開信用證而臨時改發給了王石。於是,呈現在王石面前的景象是,整個筍崗北站到處都是堆放的玉米,還有二十幾輛待卸的玉米車皮。
屋漏偏逢連夜雨。沒幾日,颱風肆虐深圳。堆放在倉庫裡的玉米受潮,悶熱發酵,情勢愈發危機。
不得已,拆包,晾曬,外出推銷。王石根據珠江三角洲的人對雞還照吃不誤的情形,將銷售玉米的目標調整為內銷,對準珠江三角洲的養雞場。
不利的形勢並未到此為止,更大的被動似乎還在等待著王石。深圳市政府交通指揮部給特發的飼料貿易組下發了通知:“鑑於貨主的積壓貨已妨礙全特區人民的糧食、煤炭的正常解除安裝,如不能三日內清理貨站的玉米,將視貨主藐視管理部門,對其貨物沒收並重罰。”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玩“空手道”的創業者(6)
經過交涉,無果。王石也似乎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
但王石畢竟是王石,野性讓他敢於絕境之處出險招。王石召集起周圍的魚塘老闆們,搞起了玉米拍賣。只是喊出的起價可謂是“大出血”了。即便如此,漁老闆們還是將他的2萬元/噸的起價,拍低至萬元/噸。
“那似乎是鮮血的顏色……”王石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依然透著心痛。
總算是按著相關要求處理完了佔地的玉米,但對於創業不久的王石來說,卻是一個殘酷的結果:不僅把白手起家賺的40萬搭了進去,他還有負資產70萬元。破產隨時都有可能。
王石似乎天生就明白黑夜和天明的辯證關係。他又做出了一個常人無法理解的決定,再次北上收購玉米!
從廣州搭上飛大連的航班,王石找到了大連糧油進出口公司,全收了對方萬噸的庫存玉米,只不過要求“到達目的地深圳蛇口100天再付款”。
談起這樣的決定,王石回憶說,他不相信香港人從此之後不再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