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而沒有學過武的人之外,其他人也都全部隨軍一起出戰,這也說明高原將這一戰視為關係到漢國的生死之戰,因此可以說是出動了傾國之力。

其實漢國裡有一部份大臣也不能理解高原的決定,因為現在漢國正在上升的勢頭,實力己經超過了當年的趙國,在這個時候完全沒有必要孤注一擲,萬一有所閃失,漢國就可能有滅國之險。只有少數人明白,如果打不嬴這一戰,那麼秦國統一天下的勢頭勢必不可阻擋,而以漢國目前的實力,根本不可能長期和秦國相抗衡,因此這一次實際就是漢國的生死之戰,打贏了,就可以遏制住秦國的發展,為自己贏得生存的空間,而輸了也無非就是早滅亡幾年,但這一戰確實是漢國最後的機會。

安排好了靈壽的行政事務之後,高原這才帶領著漢軍從靈壽出發,向秦漢邊境的上原進發。

上原離靈壽只有七十餘里的距離,因此大軍清晨出發,一路急行,大約在下午五時左右,到達了漢軍的上原大寨。

駐守上原的漢軍主將司馬尚和姜桓武接到通報之後,出營將高原一行人馬迎接進大寨中。這時漢軍己在上原駐守了一個多月,但全軍當中只有司馬尚、姜桓武兩人才知道高原的計劃,其他將士都不知道,但三國合縱伐秦的事情卻都是知道,因此全軍上下都有些不理解,為什麼自已要駐紮在這裡,而不是去參加合縱軍隊,進攻秦國。

由其是得知合縱軍在大梁城前打得有聲有色,屢敗秦軍,駐守在上原的漢軍將士就更是沉不住氣,有不少人來找司馬尚、姜桓武詢問,而兩人只能都推到高原身上,說這一切都是大王的安排,自有道理。

高原在漢軍將士的心中還是有極高的威信力,全軍上下對他都敬若神明,因此一聽是高原的安排,也都無話可說,而且都相信高原這樣安排,一定是有妙計,到是安定了不少。

而得知高原來到漢軍大寨,漢軍計程車兵們立刻就興奮了起來,認為高原是來帶領自己出發,加入合縱軍去,進攻秦國。眾士兵們還議論紛紛,論紛那一支隊伍會先出發,那一支隊伍會留守上原等等。

進入大寨之後,高原立刻招集漢軍的中下層眾將,當眾宣佈,這一次自己來到上原大寨,將帶領漢軍南下,進攻邯鄲,收取趙國舊境。

眾將士聽了之後,先是一怔,但馬上就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因為漢軍的中下層將官絕大部份都是當年李牧的舊部,其他也是從代郡徵招,原來都是趙國人,因此能夠收取趙國舊地,一直都是眾人的期望,誰都沒有想到,這一天會返麼突然的到來。

不過興奮之後,有幾名頭腦清醒的正將、千夫長卻馬上想到,漢國不是已經加入三國合縱了嗎?而且合縱軍正在進攻大梁,那麼現在漢軍進攻邯鄲,大梁那邊怎麼辦?難到說漢國要退出這次合縱嗎?

聽了他們的詢問之後,高原到是頗為高興,因為這說明漢軍的中層將領己經學會了全盤考慮,而不限於一隅。但高原馬上向他們解說,這次三國合縱並不是以前那種合軍進攻的模式,而是分進合擊,前期進攻大梁,只是為了吸引秦國的注意力,漢楚兩國才好趁虛從南北進擊,分別進攻邯鄲、南陽,實現南北會師,然後三國再合擊大梁。

高原的解釋不僅讓眾人釋疑,同時也讓眾人更加興奮,因為現在秦國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大梁方向,邯鄲的守軍並不多,因此這次漢軍的進攻邯鄲有很大的成功機會,而且這還是高原並沒有告訴眾將,漢軍己經在邯鄲城裡安排下了眾多的內應,實際攻取邯鄲幾乎是十拿九穩。只是這是漢軍的最大機密,當然不能在這個場合說出來。

但儘管如此,眾將的興頭還是提到了極致,一來是可以恢復趙國的舊地,打回家鄉去;二來是這一戰成功的機會很大,能夠建立戰功,加官受賞,因此一個個都恨不能現在就馬上出兵,立刻殺入邯鄲城裡。

。。。

 。。。   平坦寬闊的馳道上,人聲鼎沸,車馬轍轍,長長的隊伍難見首尾,但士兵們扛著武器,頂盔貫甲,都在默默的趕路,幾乎沒有什麼人說話。

在佇列的中間,有一輛由四匹高頭大馬拉著的高車,車輛雕刻著精美的紋飾,而且還支著一頂黑色繡金線的麾蓋,掛著長長的幔帳,正是秦王政的座車。

這時秦王政撩開幔帳,從座車上回頭看去,雄峻險要的函谷關己在身後數百步以外,而秦軍的隊伍,卻還未從關城中走完。秦王政輕輕嘆了一口氣,放下了幔帳,又重新坐回到坐車中。

公元前341年,秦孝公在西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