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不少將軍都選擇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戰俘都殺光,一了百了。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莫過於長平之戰以後,秦將白起坑殺了投降的竟四十萬趙軍,而小規模的殺俘,更是不計其數。
不過殺俘在名聲上畢竟不好聽,白起就由此獲得了殺神的稱號,因此不是到了萬不得以的時候,一般的將領也都不會採用這種極端的做法。但也會把俘虜充做苦役奴隸,在礦場、山地中勞役一生。而像李牧這樣,將俘虜全部都釋放的將領,在這個時代是十分少有的。畢竟釋放戰俘,是十分冒險的事情,弄不好會使對方在短時間內,重新恢復實力。
其實釋放戰偶的做法看似迂腐,但如果處理得好,也能夠收穫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的。除了可以為自己爭取到仁義的名聲之外,同時還能夠瓦解敵軍的鬥志。如果知道俘虜會被釋放,那麼意志再堅強的戰士,恐怕也會有所動搖的。另外還可以把難題踢給對方,對釋放回來的戰俘如何處理,確實是一個大難題,輕了重了都不好辦。
但這就不是李牧的問題了。因此李牧只是好言將俘虜們安撫了一番,讓他們回到秦國之後,與家人團聚,好好耕種度日,不要再加入秦軍,再上戰場冒險了。而秦軍的俘虜們也都對李牧感激涕零,紛紛拜伏於地,感謝李牧的釋放之恩,然後才都離開了趙軍的大營。
而將俘虜都釋放了之後,李牧這才帶領著人馬,和李瑛鴻、高原、趙軒等人一起出發,返回邯鄲。
這一次返回邯鄲,除了高原統領的一千五百餘名騎軍之外,李牧還帶了五千士兵,戰車三百輛,因為秦軍雖然退了軍,但危險並沒有解除,秦國隨時都可以再發大軍進攻,因此在井徑、番吾一線上,仍然不能放鬆警惕,除去袁選帶走,援助邯鄲的三萬軍隊之外,趙軍在井徑、番吾一線上大約還有十餘萬軍隊,李牧也將軍隊基本都留了下來,同時不佈置留守的將領加緊修建工事,打造器俱,以防秦軍的再次進攻。
第二十六章 天命(上)
“騎軍之要,速如閃電,動若雷霆,如風似火,教人防不勝防。一曰迎敵始至;二曰乘虛敗敵;三曰追散擊亂;四曰襲敵擊後,使敵奔走;五曰遮其糧食,絕其軍道;六曰敗其關津,發其橋樑;七曰掩其不備,卒擊其未振之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燒其積聚,虛其市裡;十曰掠其田野,俘其子弟。此十旨,皆為騎戰之利也。”
李牧放下竹簡,看著高原,連連點頭,道:“寫得很好,此十旨,皆是得騎戰精要,如果此書能夠完成,我看足以與孫吳司馬並尊,又是一位兵法大家。”
高原忙道:“大將軍太過講了; 其實我寫的只是一些兵法皮毛,我看大將軍如果將生平用兵心得寫成書,才真是能夠與孫吳司馬並稱。”
李瑛鴻在一邊笑道:“他的兵書寫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他的字寫得實在不怎麼樣,這些寫的可都是我代筆的,以後真要是成了書,可一定要把我的名字寫上去,算是我們兩人一起寫的。”
李牧輕輕撫摸著女兒的頭,笑道:“都是要出嫁的人了,還是這麼瘋瘋顛顛的,一點也沒有個女兒家的樣子,以後嫁到丈夫家去,人家恐怕還要笑話我教女無方啊。”
李瑛鴻的臉上一紅,嬌嗔道:“父親,我才不要嫁人呢?”
李牧呵呵一笑,道:“好了,先不說這個了,高原,大王下詔,我馬上就要返回邯鄲,你有什麼打算呢?”
高原怔了一怔,這才想到自己現在只是暫時留在趙軍大營裡,儘管自己出任了趙軍中的騎軍指揮,但嚴格來說,他還不算趙軍的正式將領,免強只能算是李牧的門客,而現在戰事結束,因此李牧問自己下一步的打算,也很合理。
李瑛鴻到是沒有想那麼多,有些奇怪道:“父親,您為什麼這麼問,他當然是跟我們一起回邯鄲了,要不然他還能去那裡。”
李牧搖了搖頭,道:“高原並不是趙國人,現在只是暫時在我們的大營裡安身,現在戰事結束了;因此我才想問一下他下一步的打算。”
李瑛鴻道:“雖然高原不是趙國的臣子,但這一次他立下了大功,回到邯鄲以後,一定會受大王加封,成為趙國之臣,而且他現在反正就是孤身一人,出仕趙國也很好啊。”
李牧轉頭看著高原,道:“高原,我當然也希望你能夠留在趙國,而且以你在這一戰中所立的功勞,再加上我的推薦,你也一定能夠入朝為官,但我也要告訴你,現在的趙國,已是岌岌可危,連我都不能保證,趙國還能夠維持多久,因此如果你出仕趙國,未必是一個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