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吉利願意參與到這個競爭當中,競爭其實是狼和羊的關係,有了狼,羊就會奔跑,要逃生,羊群就會健壯,競爭有成功就有失敗,這很正常的,但我們追求是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
得到了“準生證”後,吉利又開始訴苦:“國家應首先鼓勵自主開發的企業,應該給予政策支援,也就是說對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從源頭上給一個動力,使每個汽車廠都能很主動地去設計,或者把外國的設計公司搬到中國來,這樣的話我們中國就有更多更好的汽車誕生。別老是搬過來人家都設計好的老車型,可能都代表落後的車型。如果我們永遠用已經落後的東西,那我們中國汽車工業怎麼能發展呢。比如說我們設計一個車型,國家立項後,在這個新產品開發過程中應該給你多少貸款,給你哪方面稅收的減免。像現在的一汽一年動輒1個億或者幾個億進行技術改造,但對吉利就缺乏這樣的支援。”
吉利認為除了政策上的不平等以外,還有一個名份上的不平等,令他不安。
以前吉利開始造汽車時,別人可以說是“野孩子”、“黑戶口”。吉利開發了新款車型,由於申報程式等原因,沒有進入國家公佈的前五批《公告》,有人又說吉利車是“流星”。後來吉利車進入了國家有關部門的“目錄”,又有人說吉利車是“模仿秀”。
中國路吉利車(4)
吉利高層很有些不滿別人這樣看吉利,“怎麼老是要分得那麼清楚呢?吉利也是國家的定點汽車生產企業啊。”看得出,吉利對其“正規軍”的身份還是相當在意的。
第二節 老闆工程
當年造車,吉利派人專程到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觀摩取經,但兩個大眾動輒數百億的投資使其目瞪口呆。而吉利能夠拿出來試驗的資金也就一個億。儘管在汽車銷售上,吉利採用“捆綁式”的銷售法,在全國各地以區域經營的形式,由經銷商事先買斷產品,企業只是同經銷商發生支付關係,而不直接同客戶發生營銷關係,使企業一下子能收到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預付款,但充其量也不過2個億的資金,這對於動輒幾十個億的汽車製造來說也只是車水杯薪。雖然吉利有自己的模式,造的也是低價車,但資金至少也要3到7個億。
籌集資金做大企業對吉利是重中之重,而籌資的手段,無非是上市、貸款等,在貸款無望的情況下,吉利早看上了溫州、寧波和台州一帶大量實力雄厚的民營私企老闆的錢袋子,它也許能成為滋養吉利汽車成長的沃土。但是吉利如何使得這些私營老闆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錢掏出來呢?於是,吉利提出了由民間投資人各自興辦生產轎車所需的主要零配件廠,並聯合起來組裝生產汽車的造車模式。這種社會化協作生產的發展模式,吉利叫“老闆工程”。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緩解資金週轉,而且還可以解決零配件生產問題。
吉利在臨海買下了這塊850畝土地後,建起臨海市吉利工業園,並出租給所有的車間和分廠,使所有分廠能夠在同一個區域內生產辦公。在這工業園裡有6個車間,但這些車間並非完全由吉利投資創辦,那時“對內稱車間,對外稱分廠”。所有的分廠只有一個大門和大門上惟一的名稱——豪情汽車製造有限公司。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是,“同一企業內的不同生產部門產品相互不會發生購銷行為,沒有銷售稅金,降低了產品成本”。
1997年,吉利成立車身廠,李國順就是吉利汽車“老闆工程”中重要的老闆成員之一。他投資一間車身分廠加入了台州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為四川吉利波音汽車製造有限公司臨海分公司配套生產車身。李書福、李國順以及另外一個出資人訂立了一個協議:三方約定分別佔有股份為40%、30%、30%。其後不久,李國順又與兒子、女兒按比例投資成立了國通機械廠,同樣為吉利汽車配套車身。
後來李書福又添了一些新料,把“老闆工程”的內容也擴充了,它包涵了兩個層面的內容:請資金持有者加盟吉利,與吉利合夥創辦子公司或分廠,讓有錢人成為“老闆”;請缺資金但有管理才華的人才加盟吉利,成為吉利管理人員,靠自己的才華成為“老闆”。
這種“風險自擔,利益共享”的“老闆工程”很快吸引了甬、臺地區不少有實力的私營老闆加盟。
對吉利來說,這個所有權和經營權不分離的辦法,更簡便、更直接地集聚了浙江及各地雄厚的民間資本,緩解了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老闆工程”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吉利員工的主人翁精神,為吉利的發展壯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