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6章 語出驚人

一聲叱問,不等的有所回應,又是惱怒道:“你怎敢如此,就不怕身敗名裂千夫所指,就不怕那如江如河的唾沫嗎,是不是朕太過寵甚了,才讓你膽大包天恣意妄為!”

一股炙熱撲面而來,那是溢位的怒火。

李承乾俯下首,“父皇息怒。”

聲音寡淡平和,未有一絲膽顫畏懼,李世民更覺光火,嗓門又高一分,“說,為何要如此!”

李承乾保持著趴俯姿勢,腦袋觸抵著地板,吐字清晰氣息平穩道。

“舅公病重,孩兒去探視,見高德陽黯然神傷,便慰其兩句。”

“言他為家中獨子,應為興盛門楣而考量,如此可令舅公安心。”

“高德陽隨之問孩兒該是如何,孩兒想其出自名門,不妨去參考科舉,遂鼓舞其應試。”

“當時,高德陽並未說什麼,徑直去禮部墨名,隨之舅公因喜醒來,孩兒為此還欣喜。”

“幾日後,高德陽又尋到孩兒,苦苦央求讓孩兒助他,兒初不聞其意,直到高德陽說,他雖出身名門,但對學問一竅不通,乍時,孩兒才明白,他所言之幫助是何意。”

“孩兒本是拒絕的,但高德陽又說,郎中言舅公已無醫,但聞他應試,舅公便從昏中醒來,若是可中舉,定可讓舅公更為歡喜,定可讓舅公去除災病。”

“想起母后在時,常與孩兒言幼年在高家的生活,話中對舅公多有感恩,還時常囑咐孩兒,日後對舅公要多懷敬重,不可以君臣去對他。”

“念及母后,孩兒覺欠高家一份情,深思熟慮後,想起吏部書令史呂梁。”

“他與孩兒有舊情,便答應了高德陽,此舉雖糊塗,但孩兒也是為了舅公,也是想為社稷和父皇分憂,父皇息怒。”

當是好一番詭言,鍋全甩給了高德陽,還言是為他分憂,李世民氣極反笑,“分憂?你真是好一片孝心,弄出如此大麻煩,還敢言為朕分憂,朕還得謝你不成!”

森森寒意瀰漫開來,李承乾不敢抬頭,只是道:“父皇覺得,科舉可公?”

突兀一問令人錯愕,李世民還未轉過彎時,李承乾便自問自答道。

“孩兒覺得不公,覺得大為不公。”說著,抬起頭來,直直看向上方,“父皇,為何寒家子想要參加科舉,非要長吏或刺史推舉才可,推舉也就罷了,為何還要做以限制,一個下州就是再荒蕪再貧薄,總有餘萬之眾吧,讀書之人再是少,也不至於只有一人吧?為何一個下洲,卻只能推舉一人?”

李世民鎖著眉頭,“你想說什麼?”

李承乾沒有回答,而是講了一個故事。

“父皇,孩兒在黔州時,相識了一書生,他家中祖輩都是農戶,共有田四十三畝,平日裡都由父母操弄,也就是春耕秋收實忙不過來的時候,才會破天荒的讓他下田裡幫活。”

“他的父親,孩兒也見過,是個面板黝黑老實本分的漢子,一個字都不認識,但尚算有些遠見,知曉想讓日後子孫不再從地裡刨食,唯有讀書一條路。”

“入不進鄉學,請不起先生,就將書生送去附近道觀打雜,聽道士讀書誦經,聽的多了,也就識字了。”

“後來回到家中,買不起書就想法設法的去跟人借,也不管什麼書,只要能借到一本,他都如獲至寶,連夜就開始抄寫,買不起紙,就抄在門板大小的木頭上。”

“就這樣多年,他讀了許多書,識得了許多學問,於是便想參加科考。”

“可他一個農戶之子,連寒門都算不上,最多稱得上一聲庶民,想考科舉,又是何等的難。”

“他父母,想遍了法子尋遍了門路,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去縣府,跪求數日,終是見到了縣令,一番考校後,縣令對書生很是賞識,於是推舉他到州里應試。”

“在州府的考試中,這書生摘的桂冠,他滿心歡喜,自以為能就此一帆風順,來的長安參加科舉了。”

“可黔州只是個下州,按規矩只能推舉一人,雖說書生學問不俗,可家世實在低賤,這一個名額,自是落不到他的身上。”

“考舉無門,只能歸鄉操弄田地,父母傾注的半生心血,就此付之東流,父皇覺得,他的父母,可憐否,對這書生,公平否。”

這個故事很動人,李世民的腦中浮現出一道身影,好似就是那個書生,皇帝將其代入,不免有些動容。

李世民語氣緩和一分,“這與你所做之事,有何干系!”

李承乾仍舊沒有回答,仍是反問道:“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