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到。太康離京不遠。發現幾個百姓正在分食馬肉,並用馬骨架起火堆,火堆上熱著米酒。太康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緊跑幾步,抓出一塊燒焦的馬骨,大哭起來。眾人不解,詢問因由。太康泣道:這是一匹千里馬,世上難得,可惜它死了。我願出白銀千兩,買回這塊馬骨。眾人驚異:一塊馬骨價值千金,一匹千里馬,肯定價值連城了!這件事被楚王得知,不由心頭大怒。太康卻說:大王千金買馬骨之事,用不了多久,勢必海內流傳。凡獲千里馬者,爭名遂利,誰不向大王竟獻?一年之內,不得千里馬,臣願將人頭奉上。果然,只過去半年,楚王就得到三匹千里馬……”
“這個典故我也聽說過。它與你練習刀法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祖父楊會得到一部《羅家搶譜》,就賞給劉碘三千兩銀子。這好比千金買馬骨,很快流傳開了。於是,往我楊家送各種兵器譜的人源源不斷,鬧得我祖父幾乎無法招架。這些兵器譜真真假假,既有漢唐善本,又有後人偽造。人家送來了,又不能拒收。直到祖父逝世前,破書爛本收了一屋子,把我家資財耗費了大半。祖父逝世後,達個舉動才算停止。我祖母曾對我說:你爺爺要是再活幾年,咱家就得要飯了!”
賽花笑了起來:“後來又怎麼樣了?”
“祖母孃家複姓呼延,她逝世時,孃家侄兒、我的表叔呼延壽亭帶著兒子呼延贊前來弔孝。表叔也是一位武將,外號人稱大刀手。喪事過去,我父親把‘棄豔學刀’的打算告訴了表叔,並請表叔教我刀法。”
“我這才明白,你的刀法是表叔教的。”
“不然。表叔對我父親說:我這口刀,稀鬆平常,十戰九敗,把孩子交給我,那就全耽誤了。就連我自己的兒子呼延贊,都改成使鞭了。繼業若想學刀,我可以給他介紹一個人。這人是個老道,出家在太行山鵝頭峰三義觀,道號塵緣,本名關大烈。據說,他是三國名將漢壽亭侯關夫子的後代,真偽無人考證。不過,塵緣仙師品德高尚,刀法出奇。他和我是結盟兄弟,情深如海。有一次飲酒微醉,他將密藏的《關家刀譜》展示給我看,並說,按譜練刀,可天下無敵。當時,我想把呼延贊給他當徒弟,道長認為:呼延贊天資不高,因而拒絕。繼業的天資比贊兒高出十倍,他若能拜在塵緣道長的門下,我敢保前途無限!”
“那么,你當了小老道?”賽花明知故問,
“哈哈,學藝未必都出家呀。我若當了小老道,就娶不成媳婦了!”繼業笑了起來。
賽花粉面嬌紅:“竟瞎說,快接著往下講吧!”
“我父親很高興,為了表示敬重,他親自領著我,在呼廷表叔的陪同下,來到鵝頭峰三義觀。塵緣道長雖然不認識我們,卻也知道楊家的名聲。經過幾天考查,他同意收我為徒。拜師會上,道長多喝了幾杯素酒,上了年紀的人,酒多話就多,於是,他滔滔不絕地吹開了《關家刀譜》。說什么這冊刀譜是海內孤本,除了關家嫡系後代,再無處尋覓。當時,我表叔呼延壽亭也喝多了,他對道長說:《關家刀譜》雖然罕見,未必就是孤本。他們老楊家收藏著一屋子兵器譜呢,說不定有新的發現。道長爭強好勝,當時就要我父親領他去查閱。我父親無奈,只得領著他們迴歸火塘寨。塵緣道長獨具慧眼,他在那堆兵器譜中,果然有了新的發現。”
賽花聽得人神:“莫非發現了第二冊《關家刀譜》嗎?”
“不是。那堆兵器譜中,有兩冊真本。一冊是春秋時節趙國元帥廉頗留下的《廉家刀譜》;另一冊是東漢名將馬武留下的《馬家刀譜》。塵緣道長髮現了這兩冊刀譜,又激動、又慚愧。他這才對我父親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任何時候不能把話說絕。我關家只有一冊刀譜,你楊家卻有兩冊。我有這一冊便時常玄耀,你有兩冊卻從不自誇。看來,你楊家為人勝我關家!”
賽花笑道:“這位塵緣很知好歹。”
“我父親忙說;這多虧道長慧眼識珠,否則,兩冊寶卷埋在土中了。塵緣道長很高興,他又對我父親說:三冊刀譜,各有所長,我準備將廉、馬、關三家歸一統,繪製出一冊新書,並命名《楊家刀譜》。”
賽花稱讚:“好辦法!”
繼業搖頭:“不行,不行。我父親認為:那廉、馬刀譜雖是楊家收藏,卻是塵緣發現,楊家豈能無功受祿?除此而外,我楊家以大槍著稱武林,繼業學刀,是萬般無奈的事情。他的後代幾孫,還要恢復楊家槍法。為此,那冊新書絕不能冠以‘楊家’二字,乾脆,就叫它《金刀譜》吧。”
賽花點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