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部分

�Α��

說到這裡,我想不起來,核能還有什麼用途,也就說不下去了。

然而,這對何澤強已經足夠了。小型化,何澤強沒想過,可以試試;核能民用的設想,他不是沒做過的,但一來沒有資金,二來人員都在研究核武器,也沒有精力。現在,我這麼說,想必資金不是問題,兩者都可以考慮。

何澤強盤算了一下,就想到了幾個思路,反應堆用於發電很簡單,民用就是個費效比的問題……有充足的資金鑽研自己的愛好,真是件幸福的事。

……

何澤強滿意地走了。

眼看著烏雲籠罩,狂風四起,雷霆閃爍,暴雨將臨,誰知道,轉眼間煙消雲散,浩月當空。

我誇獎了孫鳳行幾句,又下令嘉獎所有人員,幾個人也就散了。

這裡要說明的是,我不知道地震是如何測量的;何澤強不熟悉地震計算,算錯了震級;在詢問地震專家時,我們也不可能直接尋問,而是旁敲側擊。有這一連串的巧合,我又先入為主的情況下,因此作出了錯誤的判斷.

一直到幾年後正式核試驗的時候,何澤強才發現問題,這叫他捶胸頓足,痛心疾首了好一陣兒。

老實說,在這個時代,地震監測機構對核武器沒有直接的認識,發現核試驗的機率不是很大,估計不會超過10%。但原子彈影響很大,我也沒有必要冒這樣的風險。中國有核武器,而別國沒有,才會有更多的選擇,獲得更大的利益。

原子彈就是如此了。

看到何澤強的樣子,我就會想起哥達德。兩個人差別很大。一是白種人,身材魁梧,金髮碧眼,一臉的鬍子,嗓音哄亮,待人熱情;一是黃種人,中等個,白白淨淨,腹有詩書氣自華,自有一種讀書人的儒雅氣質。但我卻總覺得兩人有些像,也許是他們都具備那種科學家的執琢吧。

既然如此,我就順便介紹一下火箭。

顧名思義,火箭就是著火的箭,或著噴火的箭。現代火箭的樣子雖然變化很大,原理卻是與後者一致的。

最早的“向後噴火的火箭”出現在我國宋朝,但在我開始著手發展中國火箭研究的時候,中國卻早已經落後了,這方面人才寥寥,沒有專門從事火箭研究的,水平也有限。

直到20年,美國哥達德博士受邀來到中國,組建了物理(火箭)研究所,專門從事火箭研究,並從大學裡秘密招收火箭專業研究生,中國的火箭研究才步入正軌。

火箭分為固體火箭和液體火箭,固體/液體指的是燃料形態。早期的火箭都是固體,現代大功率火箭多選擇了液體。哥達德博士研究的也是液體火箭。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世紀初,就有一俄國人提出了多級火箭、集束火箭和星際旅行,並在特別強調,星際旅行必須使用多級液體火箭,還指明燃料是液體氮或液體氫,建立了火箭運動的基本數學方程,並勾畫出液體火箭發動機的草圖。

我知道此事後,就一個感覺——“丫也是穿越的吧!”

閒話少說。

哥達德博士研究的是液體火箭,可我要用的武器多是固體火箭。於是,便另行召集人員組織了一個固體火箭研究所。不過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起步之初,也是從哥達德博士那裡學習了許多知識,受益匪淺。

因為火箭研究必然會產生很大的噪音,有一定程度的危險,還需要空闊的場地。所以,兩個火箭研究所還是選擇了中國西北地區。地點是我定的,本來想選酒泉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誰不知道。反正,火箭終究是要發射衛星的,就別搬來搬去的,咱一步到位了。但出於保密和實驗的需要,液體火箭研究所最後被安排在石板泉。

石板泉在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因泉水而得名,是個人煙稀少的小鎮。與原子彈基地肖塘一樣,都是採用軍方出面徵用土地,給予補償費。然後重新設計建造了石板泉,確保那裡的生活舒適便捷,又便於保密。

因為有充足的資金和人力物力,火箭的研究進展順利,就像前文說過的一樣,火箭炮和火箭筒技術現已經成熟,正式列裝部隊了。液體火箭射程和載重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在33年就達到三十公里左右,並設計了降落傘,以避免火箭降落時損傷,便於回收利用。

此後,哥達德博士開始設計一種射程300公里,載重量一噸的火箭。36年噴氣式發動機出現以後,也很快被應用在液體火箭上了。在去年年底的實驗中,這種巡航導彈的雛形飛行了283公里,初步獲得成功。目前正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