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反對我也要幹。”

馬雲提起當初,讚賞的是自己的勇氣而不是眼光。“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網際網路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還可以掉頭;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

在當時,馬雲也是剛聽說“網際網路”這個詞,多數國人尚不知網際網路為何物。即使從全球範圍來看,那時美國的尼葛洛龐帝剛剛寫完《數字化生存》,並預言“網際網路精靈的尖叫是大型公司走向覆滅的喪鐘”;楊致遠剛剛建立雅虎;領潮流之先的中國科學院也剛剛開通網際網路;甚至這個時候,連中國網際網路先驅瀛海威創始人張樹新都還在專心學術研究。而且膩????矉?鏨網際網路,說服戶,說服記者。業務就這樣艱難地開展了起來。

在成功地釋出了無錫小天鵝、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等中國第一批網際網路主頁後,中國黃頁開始在圈子裡小有名氣。就在1997年年底,網站的營業額竟不可思議地做到了700萬元!追溯起來,阿里巴巴網站的雛形應該就是中國企業黃頁網站。

北上:大張旗鼓宣傳造勢

北上:大張旗鼓宣傳造勢

當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漸入佳境時,馬雲相對於他的競爭者而言就有些落魄與寒酸了。

就在馬雲剛剛開始將他的中國黃頁做得有些聲色時,他的同齡人張朝陽,已經博士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並在其導師即網際網路教父級人物尼葛洛龐帝兩萬美元的投資下,創辦了一家名為“愛特信”的公司;而王志東則因開發中文之星已經名揚天下,走得比張朝陽還遠;即使是比他晚創業4年的同鄉陳天橋,當時也進入上海上市公司陸家嘴集團,可以方便地瀏覽網際網路新聞了。

對於這一切,馬雲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當機立斷,馬雲決定北上,迎接挑戰,尋找“抗爭”的機遇。

競爭初現:馬雲處變不驚

1995年7月上海開通了網際網路專線。在通網之後,馬雲和他的中國黃頁繼續給企業做網頁,然而那時候他們還沒有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不久之後,馬雲意外地見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在中國黃頁的辦公室網頁下面投了一份簡歷。他來了之後馬雲就讓他研究網頁設計,過了一個星期,他做出來了一個網頁。這個人就是李琪。

馬雲說:“那時候第一個網頁做得醜死了,但我們很高興,因為我們畢竟能夠自己做網頁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就跟合作伙伴斷絕了關係。”

之所以斷了和美國的關係,馬雲是出於費用的考慮,當時美國那方要收60%的錢,相比之下,在國內做比較划算。當時有人曾寫過一篇文章,說亞馬遜與中國黃頁是同一時期起來的,創造了一個奇蹟。接下來9月、10月的時候,有“中國網際網路先驅”之稱的瀛海威便出場了,緊隨其後中國萬網也開通了。

對於競爭對手,馬雲的形容是:“那時候我們打不死他們,他們也打不死我們。”

當時,馬雲對黃頁的宣傳特別有意思,1995年他在一個報社投了200萬的廣告,做中國黃頁的所有宣傳報道。那是中國的第一個政府上網工程,出來之後媒體一報道引起了很大的轟動,連美國參議院都發來了賀電,祝賀中國省政府上網。當時浙江省臺灣辦事處主任楊建新幫了馬雲不少忙,楊建新並沒給錢,而是承認了他們。

然而到了北京之後,馬雲才明白何謂真正的殘酷。1995年馬雲帶著營銷總監何一兵去了一趟北京,當時他們見了張樹新。也許大家要問張樹新何許人也?對於現在的網民來說,張樹新這三個字已經陌生,但在9年前,今天的網路鉅富丁磊,就是把自己的個人郵箱掛在了張樹新的瀛海威網站上。那時的張樹新,作為網際網路的先鋒,甚至比馬雲走得還要早,還要遠。儘管在2004年12月,瀛海威這個商標被北京市工商局正式登出,標誌著以張樹新的瀛海威為代表的時代已經正式淡出歷史舞臺,但是作為網際網路的墊腳石,張樹新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動搖和抹殺的。

那時候的張樹新也很忙,她在中關村那塊在今天看來一片繁榮而在當時卻還很荒蕪的土地上樹了一塊牌子:資訊高速公路離中國到底有多遠。馬雲與張樹新談了半個多小時,之後馬雲出來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網際網路有人死的話,那麼張樹新一定比我死得更早。”

高人就是高人,一向口無遮攔的馬雲句句實話,字字在理。

馬雲認為:第一,張樹新的觀念他聽不懂;第二,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