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4部分

侯岡擺手道:“巴君莫急,聽我慢慢解釋。高陽天帝雖出生在如今的宜郎城轄境,但那時的巴原上尚無宜郎城……”

巴國不是一天建立的。當年鹽兆率族人入巴原,在白駒城歇馬,最後來到了巴原中央的平原定居,建造了最初的巴都城,然後一步步平定與收服尚在蠻荒中的巴原各部,經過父子兩代近百年的時間,巴國才漸成規模,將統治範圍延伸到整片巴原。

巴原上如今有七十多座城廓,都是在後來漸漸形成的。居於東海岸邊的白額氏一族,號稱少昊後人,而他們聚居的宜郎城在三百年前還是個漁村,後來發展為集鎮,在二百多年前才漸漸形成了城廓。

而在高陽天帝出生時,巴原上根本就沒有宜郎城,巴國的統治範圍還沒有延伸到那個角落。此事的源頭,還要追溯到軒轅天帝的諸子爭位。(未完待續。)

017、天子家事(上)

傳說中軒轅天帝有子二十五,其中有十四人得其十二姓。上古之事難以細究,但可由此推斷,在直屬軒轅的部落聯盟中,至少有十二個大的分支部族,再往下的小分支部族則更多;而得軒轅之姓,便意味著成為了其中一支或幾支部族的首領。

至於其他十一個“未得姓”的兒子,可能是不成器、不具備統御一支部族的才能,或者在爭鬥中失敗,更可能是因各種原因夭折。軒轅諸子中,最出色的有兩人,年長者名玄囂、年幼者名昌益,他們都有可能獲得中華之地所屬各部的共推、受禪天子位。

玄囂與昌益兩人,無論是在軒轅部落聯盟的內部,還是在歸附中華之地的各國中,所擁有的名望、得到的派系勢力支援、本人所屬的部族的實力,都是旗鼓相當,因此很難選擇,若處置不慎,甚至可能引起中華之地各部的大分裂。

可是軒轅天帝又必須選擇一人,他最終禪位給玄囂,也就是後來的金天氏少昊帝。傳位給玄囂的同時,軒轅將昌益流放到遠方。

箬水是一條河流,以音相傳,又稱若水,這當然是地名,而非山水城中水婆婆的人名。兩岸山勢綿延,其中分佈著很多美麗的谷地,風景如畫,為世外安居之所。箬水岸邊多山多竹,河流穿山間竹林而過,風吹竹葉鋪滿清澈的水面,宛如覆箬,在如今的宜郎城境內流入東海。

昌益帶著隨從,被流放到巴原,就住在箬水岸邊的一片清幽谷地中,生活很是閒適,遠居世外當然也與世無爭。

軒轅天帝為何將兒子昌益流放到巴原?他沒有解釋,後人猜測可能是昌益與玄囂爭位失敗而獲罪,也有高人認為軒轅天帝另有深意。

巴原四面皆是險峻蠻荒,與中華之地有天塹阻隔。而宜郎城所在的樊室國一帶,更是被大大小小交錯縱橫的山脈分割成很多塊小平原,直至如今,與外界的交通與交流都十分不便,在昌益生活的年代更是如此。

昌益被流放到巴原,還生活在箬水岸邊一片僻靜的谷地中,中華之地的各部勢力是不可能再找到他了,他也不可能再影響到中華之地形勢。這對昌益既是一種隔離,也是一種保護,更是消除了帝位傳承中最大的隱患。

昌益在巴原化名乾流。後世也有人稱他為乾荒或韓流,他娶了當地淖部的一位姑娘,生了一個兒子名叫顓頊。雖生活閒適無憂,但遠離中華之地心中總感鬱郁,照說昌益就隱居於此,不再可能與中華之地發生關係了,可是後來又有人找到了他。

能直接找到昌益者,當然只有少昊了。少昊後來成仙為天帝,但不知昌益的修為如何。有可能他並無修為在身,也有可能並未突破大成;而少昊找到昌益時,昌益已即將辭世。臨終之前,昌益將幼子顓頊託付給少昊。

少昊將顓頊帶回中華之地。不僅撫養他長大,而且親自教導與指點他,若從修士的角度,顓頊也算是少昊的傳人。所以後世又有“少昊孺幼帝顓頊”的傳說。後來少昊傳天子位於顓頊,顓頊成為中華之地第三代黃帝,就是後來的高陽天帝。

少昊為何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卻特意跑到巴原來接走了昌益的幼子,親自將他撫養長大並培養成才,然後傳天子大位於他?少昊本人沒有任何解釋,其他人也只能猜測。

有人猜測,可能是因為昌益無辜受流放,做為兄長的少昊帝玄囂對他心懷愧疚。也有人猜測,其實心懷愧疚者是軒轅帝,為了順利傳位而將另一個兒子流放遠方,可能在登天仙去之前給少昊留下了遺命。具體是怎麼回事,只有當事人才能知曉。

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少昊傳位顓頊,盡最大程度地保證了政權交接的順利以及天下各部的穩定。昌益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