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6部分

苦,所以它有耐苦性,使它能夠從容應對人生人世的任何苦難。理想人格,自然應有理想期待的熱度、冶煉燃燒的激情,散發著生機盎然的生命特性。

嬌妹道,你的意思是,宗教幫助人認識自己的心性,象你所說,幫助人去實現完美的自我控制?

吳為道,關鍵在悟。所謂橋樑不過是形象說法而已,只要悟出清淨心,也就是佛心,在家出家都可以。不在形式。

嬌妹道,難道你悟得了清淨心?你是怎麼得悟的?能不能講出來讓我分享啊?

吳為道,可以,只是我能不能說的明白。我曾經有過一次奇異的經歷,促使我從人的心角度思考,回思自己的心路歷程,有些心思不好,想象阿q那樣刪除,卻極難。那個心路過程,有時遇到一些場面感到很痛苦,在痛苦中反省內心,體驗到修心的給自己帶來的喜悅,逐漸堅定了修心的信心。現在想用佛法檢測自己的內心。

嬌妹道,你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容易了,非常好了,如果能得到佛的加持會更好的。

他道,我理解,加持是不是給力的意思?

嬌妹道,也可以那麼理解。你的悟性那麼好,用你那個悟性去悟佛,也肯定會有得的。你遇事怎麼想的,也歸納出許多規則,對你自己修心是不是也挺有效的?

吳為道。我也象佛教裡講的,有些悟佛的人談論修心的經驗,抓住念頭不放。好的要固守,壞的要想法捨棄掉。我覺得奇怪的是。佛法裡講清淨心,清淨心是非常乾淨的,可不可以理解成什麼心什麼念頭也沒有了?那就連愛心善心也沒了?

嬌妹道,那可理解錯了。我理解,佛教裡講的清淨心是有針對性的,是針對貪嗔痴來說的,怎麼會把愛心善念也修持掉了呢,佛者講發大慈悲。釋迦牟尼的翻譯過來就是生清淨心的意思,是把貪嗔痴除滅。

她又問道,你說的樂業也是修心之法怎麼理解?你在講的過程中,有沒有把你精神痛苦的體驗也講出來啊,如果沒有那個體驗過程,別人聽了怎麼會相信呢,以為你是照搬別人的而不是你自己的親身所悟,尤其是經歷滄桑曲折人生所悟。

吳為道,我對樂業的理解,業不過是修心的介質。媒介,載體,磚瓦塊一花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修心的介質。能把業當成修持的物件,一心悟業,容易把自己所從事的那個職業悟出門道悟通,能做好做成功,成功了也養心怡心,心境好了可以幫助自己淨心悟業,修心和執業相得益彰共生互濟。與何種介質相遇結合生樂,也是因緣和合。世間一切因緣和合而成,緣生而起、緣散而滅。離開因緣和合。萬事萬物皆空。以因緣和合視角看世間,連“我”的存在都是因為我所處的因緣才有了“我”。沒有了我所處的那些因緣,連“我”都不存在了。因“我”而促成了浩大無邊的因緣和合之網。每個人身上都結合著不同的因緣和合之網,構成了各自不同的命運。在因緣和合之網中,人是自由了,也是受拴束的,又是奴僕。想一想,因緣和合凝結著如此眾多的因子,對生命才倍加珍惜可貴,珍惜的態度由珍惜因緣擴及組成因緣的萬千因子,化奴僕意識而為隨順自然。

我自己總結出雙為,既為道也為人。

她說,我能明白你的意思,具體說說。

吳為道,為道,就是專業要有高度,為人就是修身養性,給自己營造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環境。這影響到我為人處世的風格。

嬌妹道,你這樣的理解,就是把佛法變成了世間法。

吳為道,我想起祖師說,難度,自己是以淨心從業,也得到有的同事的理解,說了卻也有不解的,問我做事圖的是什麼?

嬌妹問道,你在從業過程中,很自然會發現周圍的同事們有貪嗔痴,怎麼辦?

吳為道,理解,必要的迎合,限制。

她說,我知道你心裡想的。

吳為道,我那時在單位沒評上先進,想提拔不成,收入低,寫文章想發表不成,很不能腳下裂出一道地縫鑽進去,發表了又沒稿費。怎麼想的,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善於向周圍人學習渾身都是長處。把精力集中到人生正面,做事,想法把事情做好,讓人們看了滿意。課講好文章寫好。文章即便沒發表也沒什麼,九泉之下能瞑目,能給社會貢獻出來的竭盡所能貢獻出來了,即便一事無成也心安。

她笑道,你學這個學那個學為什麼不學佛悟佛啊。學佛悟佛管根本。你這其實行的就是佛道,修行,把職場變成道場。邊做邊修,勤做勤修。人生修無止境。心裡再浮現出什麼不良念頭,刪除滅除成為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