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去那裡買,換地方了對誰都不好。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繁忙是一天,懶散又是一天。老朱家今年過年前有八頭豬可以出欄,不過朱海決定今年一定要留下一頭,留著自己人吃。小陽說的殺豬菜,他都期待了好久了。
今年過年可不比往年。對小陽和朱海來說都是不同尋常的。儘管去年彼此就走到了一起,但那時候畢竟沒有成親,哪怕那一紙婚書就是張薄薄的絹帕。但對他們倆來說都是意義非凡的。
趁著懶散的日子,兩個人帶著六子又砸了兩天的冰窟窿,撈了好幾桶大大小小的魚。這讓從來沒有這麼愜意玩鬧過的六子小盆友開心得不得了。看著小盆友開心,小陽更開心。這時候他才更覺得把人買回來沒有錯,至少自己和阿海能給這四個人平淡自食其力的生活。尤其是六子,小陽閒暇無事的時候也會教教他識字。但明顯這娃子對各種勞動更感興趣,十個字最多也就能記住三個。久了小陽知道這臭小子實在是不愛學,也就罷了。
年貨的置辦今年得多花出不少錢。臘月二十這天,四個人在店裡盤賬。算計了一下,從開業到現在,純利潤就有四十六兩銀子。當然這其中沒有刨除給錢權他們四個的一個月工錢。但這也十分了得了。去掉二十三兩的裝修錢,一家還能餘出十多兩銀子。其實這些收入比起一些酒樓飯館兒來說少得可憐。但對他們來說卻十分珍貴了。畢竟買賣開張到現在也還剛滿四個月。所有的東西都是新置辦的,年底能餘出這些實在是很不得了了。
兩家人決定,一家就拿走十兩銀子。餘下的五兩多銀子拿來做流動資金。雖然能儲存的蔬菜在秋收之後他們收了兩個地窖。但肉是不能囤的。
朱海預備了一口豬,二寶就買了兩隻羊回來。當然少不了跑了一趟海邊,買了十條大頭魚。秋收前後小陽和木木特意在家待了四天,兩個人帶著六子漫山遍野地採了不少蘑菇。如今這時候已經曬成幹了。門口的葫蘆也都切成條曬了一院子,估計著不但能吃到來年開春,還能放到店裡賣掉一些。葫蘆這玩意兒一旦切成條,看著可真出息。跑了兩趟南貨行。小陽買了十斤的幹香菇。鮮筍是沒有了,不過小陽看到了讓他心動的銀耳。要知道銀耳這東西可是滋陰潤肺的好東西。酸甜苦辣的味道都能做得出來。所以一口氣買了兩斤。看上去好大一包。
香料所用的藥材大多數都是在田靖巖的藥鋪裡買的。當然朱海也留了個心眼兒,畢竟田靖巖這個人吧,太精明,雖然知道肯定不會算計自己和小陽。但難保他鋪子裡的那些夥計也不會。這就是所謂的防人之心不可無。誰讓自家媳婦兒的手藝那麼招人稀罕呢。不然梁聞山那廝何至於現在離老遠看到自己就臉紅得跟猴屁股似的。
臘月二十三這天,兩家人得在三個地方祭灶。不過從這天開始,沐陽飯館兒就上了閘門。今年就此不營業了。其實倒了這個時候,家家都在預備年貨,基本上戶戶都有打口的零嘴兒,來他們這兒吃東西的人就少了不少。不過頭幾天就聽說沐陽飯館兒二十三就不營業了,要到正月初五才重新開板,就有不少人前來“批發”木木做的小點心和小陽做的各種辣菜鹹菜了。這也讓他們的存貨一下子就消耗掉了一多半。剩下的也剛好可以他們這些人吃。
人多好乾活,二十三這天八個人把城裡的小院兒前前後後都收拾了一遍。然後捲上鋪蓋,關好了院兒門,一行人趕著兩輛馬車回牛莊。你問為啥是兩輛馬車?開玩笑呢麼?大灰現在可以待產的孕驢,腫麼可能還讓他拉車,自然是拿田靖巖給牛二買的那匹棗紅馬來幫工了。
自從家裡回來了四口人,小陽就幾乎過上了“少奶奶”的生活。打掃房子?沒等他動手趙亮和錢權把崗位就霸佔了。擦擦灶具?張大叔已經把持了灶臺。掃掃院子?六子揮舞著掃帚完全一副沒看到他的樣子。打理豬圈?自家阿海一句:“媳婦兒乖,我來就行。親一個~MUA~”他就徹底給雷出來了。那他還能幹啥?估計也就只剩下跟木木倆人忙活這蒸饅頭做發糕,弄酥餅,炸魚條之類的活動了。木木童鞋都有些不好意思。本來這些人也不是他們家花錢買的,結果乾活的時候總是要帶上自家的份。不過他們家二寶的態度就不一樣了。一家人就別說兩家話,他們過的也都是交心的日子。就是對這四個官奴身份的人,誰也沒有真把他們當奴才。朋友之間可不就是互相幫忙不用計較麼。
以前在孤兒院的時候,過年的那幾天也會很熱鬧。但是相對的更顯得亂套。有的孩子很開心,有的孩子卻依舊孤僻地呆在角落裡看著別人開心。小陽算是開心的那一批,因為他可以進廚房幫忙幹活,順便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