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部分

使歐格納還是遠東艦隊司令斐利曼特都對日本表現出極強的敵意。李鴻章由此相信,英國一定會對日本施加壓力,而不會置中國於不顧。

但是眼下,歐格納雖然還在積極協調,但是總不見成效,這就使李鴻章十分擔心,如果公開對日本宣戰,列強想要調停就更不好辦了。

日本對大清宣戰的主要由頭便是“為了使朝鮮獲得獨立地位”,如果清廷此時對日本宣戰則必須明白的表明“朝鮮歷為中國屬國,絕無獨立之可能”,如此一來,日後再想以放棄朝鮮的宗主國地位來換取列強的支援就十分被動了,因為那和承認戰敗沒什麼區別,必然使朝廷的威望大大受損。

李鴻章覺得,只要不正式對日本宣戰,那麼“同意朝鮮獨立”的後手就始終保留在中國的手裡,一旦戰局不利迅速丟擲來便是。

當然,既然日本已經宣戰,那麼就表明戰爭正式爆發,清軍還是要積極作戰,以爭取以戰促和的。

豐島海戰小挫後,北洋水師全部留港避戰,於是主要戰場從海上轉移到陸上。

由於“高升”號獲救,清軍在牙山的兵力從5000人增加到6000多人,而且炮兵力量明顯增強,聲勢稍壯。

不過面對日軍“二三萬人”的進攻,提督葉志超還是有些信心不足,不過“高升”號到達後,牙山的三支部隊中,來自北塘記名提督江自康麾下的仁字營在總兵力上佔據了上風,其次才是直隸提督葉志超部,再次為太原總兵聶士成部。

葉志超雖然是李鴻章嫡系,但是在江自康和聶士成都決心在牙山和日軍決戰後,葉志超也不再堅持撤退。

從7月27日開始,日軍前鋒大島部4000餘人對駐紮在成歡的清軍發動攻擊。駐守成歡的兵力主要由聶士成部和來自“高升”號的北塘防軍組成。後者兵力一千餘人,由仁字營幫辦高善繼指揮。

高善繼宇次浦,江西彭澤縣人。曾署弋陽縣訓導。中戊子科本省舉人,保舉五品銜知縣。一**四年春,高善繼看到國家處在多事之秋,正男兒挺身衛國之時,便去天津見李鴻章,自請投筆從戎,為國效命。因話不投機,憤然辭去,轉投直隸通永鎮總兵吳育仁幕下,留為仁字軍營務處幫辦。及至李鴻章決定增援牙山,吳育仁特遣翼長記名提督江自康帶隊前往。高善繼認為,為國報效之時已到,便慷慨陳辭,請赴前敵。吳育仁為之感動,命他與江自康帶隊同往。

同樣面對日本軍艦的威逼,“操江”號管帶王永發等甘願放下武器,束手就擒,把船上的20萬兩餉銀和大批軍火資敵,而“高升”號上的官兵卻在高善繼的帶領下寧死不屈,幾乎是手無寸鐵地同敵人搏戰,最終大部分與艦同沉。

由於北塘軍的加入,駐守成歡的清軍達到3000多人,和日軍相差無幾,而且高善繼麾下還有一支獨立的炮兵,擁有各種野炮12門,頗有戰力。

面對日軍的猛烈進攻,早有以身報國之志的高善繼每每身先士卒,戰鬥在第一線。他以讀書人之身入伍從軍,本就為士兵們所敬仰,所以清軍士氣高漲。

聶士成老於軍伍,深通兵法也是清軍中的敢戰之將,兩人齊心協力連續三次打退了日軍的進攻,大島所部損失慘重,傷亡600多人。

最重要的是,成歡之戰使清軍看清了日軍的真正實力,哪裡有什麼“馬步二三萬”,那純粹是探報不準確的錯覺。

不過,既然清軍無法掌握制海權,那麼牙山終將不是可恃之地,趁著日軍無力進攻,牙山清軍按照李鴻章的電令徐徐退往平壤。沒有像歷史上那般,狼狽撤退,給日軍留下大批輜重和糧草。

九月初,清軍援軍8000餘人從陸路入朝,加上牙山退下的部隊,清軍總數近15000人,不過此時日軍主力也已經集結完畢,總兵力20000多人,在人數上依然有一定優勢。

利用這段時間,清軍在平壤建立了堅固的營壘和城防設施,準備老老實實的依照“坐戰”之法和日軍打一場防禦戰。

“坐戰”乃是清軍自剿滅太平天國時期慣用的,且最有成效的一種作戰方式,其最大的好處在於利用完備的防禦工事不僅可以防敵,也可以防止自己人逃跑。

不過這一招在日本人面前不再靈光了,因為此時火炮的威力遠遠不是30年前可比,大威力高射速的開花彈足以把任何臨時的防禦工事打爛,裡面的人若是不逃,那就是死路一條。

平壤清軍各營互不統屬,缺乏統一指揮,在日軍大炮開路,步步為營的攻擊下,堅持了不到半月便徹底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