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搶先佔住澱川渡口,就完全可以擋住羽良家軍勢……到了那時候,殿下的其餘佈置就能發動了!”ro
【……第一百五十二章:態勢之爭(下)——……】@!!
第一百五十三章:流水漸去(上)
第一百五十三章:流水漸去(上)
羽良秀長沒能頂住這種狀況。對於他而言,這番局面實在太複雜了些。他在和泉國的目的,原本是包圍泉州城,控制除城中水門以外的主港,阻止我方的大部軍勢由港口登陸,依託著城中的軍資攻佔畿內;除此以外,還要監視紀伊與大和兩國,防止兩國突然由陸路發動進攻。可是,如今南河內危急,敵軍又在向山城國進軍,那麼除了馳援山城國以外,該不該挽救南河內的危局?撤離泉州城後,要不要繼續控制港口,又該留多少兵力,才能擋住城中的數千軍勢?紀伊國方面,還需不需要甚至說能不能顧到?幾方敵軍加在一起,是否會壓制住本方,又需不需要向播磨方面請求援軍?
這些問題,都是非常的急迫,有些還需要迅速作出決斷。羽良秀長應付不來,只好召集麾下的眾人,一起商討應變之策。然而,這樣的情勢下,最需要的也就是決斷而已,讓眾人討論,只會是越討論越複雜,不可能達成統一的意見。
過了小半天,羽良秀長或許是意識到時間的寶貴,終於對眾人作出了佈置。而為了顯得更加穩妥,他的佈置綜合了好幾種意見,與其說是決斷,不如說是對各方意見的妥協。與此相應,他麾下的兵力也被分成了幾部分,由細川忠興的丹後眾作為先手,兼程向山城方面回援,爭取拖住景政的進軍速度;瀧川一忠的若狹眾作為援手,支援南河內的畠山政尚,協助他守住高屋城;佐佐成政的越中眾留在原地,監控泉州城和紀伊國方向,若兩方合流,可以向北河內方向撤退,依託若江城構築防線;他本人率越前、加賀兩國作為主力前往山城方向,能趕上景政自然是予以擊破,不能趕上則退保山城國南部的伏見城,作為威脅京都方面、以及在畿內和本家對抗的最終據點。
然而,羽良景秀卻沒有想到,除了泉州港以外,周圍還有另外一個港口可以供大軍登陸,那就是昔日羽良家水軍作為基地的攝津尼崎港。或許,在這支水軍徹底覆滅之後,與之相關的事情就完全被忽視了吧!又或者,眾人的目光只落在和泉、河內、山城三國,卻忽略了西邊的攝津?
得到泉州城方面的情報時,周景和巖松經定已經在海上漂了大半天。他們聽說秀長留下了越中眾守備泉州港,先手和主力徑直往山城而去,立刻率艦隊和運輸船隊前往尼崎,登陸後迅速沿澱川北岸向東行進,一方面搶佔澱川渡口,一方面和景政所部匯合。
經過午後小半天和次日凌晨的奔波,周景率蓮池備、和歌備、紀伊眾一萬五千餘人到達山崎,順利的擊潰小部守軍,佔領了澱川北岸的渡口。隨後他留下部分軍勢守備,率主力渡河搶佔河南的澱川古城。沒想到的是,澱川古城已經被景政於昨晚佔領,如今正要收攏軍勢繼續北向,彼此一見面,儘管早先有些心結,此時卻不約而同的呵呵大笑起來。緊接著周景向景政出示了新的命令,於是兩軍合二為一,以周景為大將,景政為副將,在澱川之南佈置好防禦,迎擊趕來的羽良家軍勢。
到了上午辰時初刻,細川忠興的丹後眾也趕到了,卻絲毫不敢執行預先的軍令,因為他只有六千軍勢,面前卻是嚴陣以待的近三萬大軍,這樣的兵力差距和逸勞之勢下,他如果貿然攻擊,很可能就是全軍潰散的結局。他只好火速後退,進入羽良家的勝龍寺城等待秀長的主力,好在我方既然在此佈陣,自然就不會前往京都,他“拖住敵軍”的任務也算是完成了吧!
這樣的勢態,對於羽良秀長可謂是一喜一憂。喜的是京都和伏見城都安然無恙,憂的是對方實力大增,而且已經控制渡口,布好陣勢,搶到了戰局的主動權。可是,作為羽良家在畿內的總大將,這一戰他卻不能逃避,不能夠簡單的回鎮伏見城,否則的話,配下軍心大失不說,放任對方在畿內肆虐,甚至佔領京都,播磨國前線計程車氣肯定會跌到低谷,秀吉直屬的山城眾、丹波眾、攝津眾等勢必會產生動搖,後果將是不可承受的嚴重。
從兩方的軍力來看,並沒有多大的差距。秀長的主力軍勢,大約是兩萬餘人,加上丹後眾的話,人數只比本方少一點;儘管本方已經布好陣勢,但後方的勝龍寺城還在細川忠興手中,接戰後即使不能取勝,想必也能夠依託此城達成對峙,至少比不戰而逃強……羽良秀長或許是這麼考慮的吧!
隨後的戰事程序,似乎是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