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子夜
作者:茅盾
內容簡介:
《子夜》是茅盾長篇小說的代表作,它的出現使得1933年成為永遠值得紀念的一年。小說主人公吳蓀甫是1930年上海灘上的風雲人物,曾遊歷歐美的他力圖發展中國的民族工業,以實業救國,不料由於洋貨在中國的惡意傾銷,他用盡心機收買來的許多小廠都成了自己脫不下的“溼布衫”。與此同時,吳蓀甫家鄉農民暴動,他參與的債券投機生意也在買辦趙伯韜面前屢戰屢敗,在四面受敵的情況下,野心勃勃、剛愎自信的吳蓀甫使盡全身解數,拼命掙扎。資金緊張的他不得不克扣工人工資,終使工潮爆發。最終他只得孤注一擲,以所有財產作抵押,在公債市場上決一勝負……
正文
一
太陽剛剛下了地平線。軟風一陣一陣地吹上人面,怪癢癢的。蘇州河的濁水幻成了金綠色,輕輕地,悄悄地,向西流去。黃浦的夕潮不知怎的已經漲上了,現在沿這蘇州河兩岸的各色船隻都浮得高高地,艙面比碼頭還高了約莫半尺。風吹來外灘公園裡的音樂,卻只有那炒豆似的銅鼓聲最分明,也最叫人興奮。暮靄挾著薄霧籠罩了外白渡橋的高聳的鋼架,電車駛過時,這鋼架下橫空架掛的電車線時時爆發出幾朵碧綠的火花。從橋上向東望,可以看見浦東的洋棧像巨大的怪獸,蹲在暝色中,閃著千百隻小眼睛似的燈火。向西望,叫人猛一驚的,是高高地裝在一所洋房頂上而且異常龐大的霓虹電管廣告,射出火一樣的赤光和青燐似的綠焰:Light,Heat,Power!
這時候——這天堂般五月的傍晚,有三輛一九三○年式的雪鐵籠汽車像閃電一般駛過了外白渡橋,向西轉彎,一直沿北蘇州路去了。
過了北河南路口的上海總商會以西的一段,俗名喚作“鐵馬路”,是行駛內河的小火輪的彙集處。那三輛汽車到這裡就減低了速率。第一輛車的汽車伕輕聲地對坐在他旁邊的穿一身黑拷綢衣褲的彪形大漢說:“老關!是戴生昌罷?”
“可不是!怎麼你倒忘了?您準是給那隻爛汙貨迷昏了啦!”
老關也是輕聲說,露出一口好像連鐵梗都咬得斷似的大牙齒。他是保鏢的。此時汽車戛然而止,老關忙即跳下車去,摸摸腰間的勃郎寧,又向四下裡瞥了一眼,就過去開了車門,威風凜凜地站在旁邊。車廂裡先探出一個頭來,紫醬色的一張方臉,濃眉毛,圓眼睛,臉上有許多小皰。看見迎面那所小洋房的大門上正有“戴生昌輪船局”六個大字,這人也就跳下車來,一直走進去。老關緊跟在後面。
“雲飛輪船快到了麼?”
紫醬臉的人傲然問,聲音宏亮而清晰。他大概有四十歲了,身材魁梧,舉止威嚴,一望而知是頤指氣使慣了的“大亨”。他的話還沒完,坐在那裡的輪船局辦事員霍地一齊站了起來,內中有一個瘦長子堆起滿臉的笑容搶上一步,恭恭敬敬回答:“快了,快了!三老爺,請坐一會兒罷。——倒茶來。”
瘦長子一面說,一面就拉過一把椅子來放在三老爺的背後。三老爺臉上的肌肉一動,似乎是微笑,對那個瘦長子瞥了一眼,就望著門外。這時三老爺的車子已經開過去了,第二輛汽車補了缺,從車廂裡下來一男一女,也進來了。男的是五短身材,微胖,滿面和氣的一張白臉。女的卻高得多,也是方臉,和三老爺有幾分相像,但頗白嫩光澤。兩個都是四十開外的年紀了,但女的因為裝飾入時,看來至多不過三十左右。男的先開口:“蓀甫,就在這裡等候麼?”
紫醬色臉的蓀甫還沒回答,輪船局的那個瘦長子早又陪笑說:“不錯,不錯,姑老爺。已經聽得拉過回聲。我派了人在那裡看著,專等船靠了碼頭,就進來報告。頂多再等五分鐘,五分鐘!”
“呀,福生,你還在這裡麼?好!做生意要有長性。老太爺向來就說你肯學好。你有幾年不見老太爺罷?”
“上月回鄉去,還到老太爺那裡請安。——姑太太請坐罷。”
叫做福生的那個瘦長男子聽得姑太太稱讚他,快活得什麼似的,一面急口回答,一面轉身又拖了兩把椅子來放在姑老爺和姑太太的背後,又是獻茶,又是敬菸。他是蓀甫三老爺家裡一個老僕的兒子,從小就伶俐,所以蓀甫的父親——吳老太爺特囑蓀甫安插他到這戴生昌輪船局。但是蓀甫他們三位且不先坐下,眼睛都看著門外。門口馬路上也有一個彪形大漢站著,背向著門,不住地左顧右盼;這是姑老爺杜竹齋隨身帶的保鏢。
杜姑太太輕聲鬆一口氣,先坐了,拿一塊印花小絲